深圳商报报道,29日新闻发布会由深圳市政府秘书长、深圳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平主持,市工商(物价)局副局长马裕滨、市卫生局副局长张丹、市财政局副局长王虎善介绍了深圳市规范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最新政策,并就相关政策措施及民生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07年市区财政将补贴3.9亿元人民币
记者:这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有几大亮点?
李平:此次关于规范和调整全市医疗服务价格的方案调整后,我市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8.1%。根据测算预计,2007年市区财政将补贴3.9亿元人民币。调整后,我市医疗收费价格将会更加合理,也将对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减负。
这次规范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主要有4大亮点:
第一,改变了我市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形式。将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定价形式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实施市场调节价。
第二,对医疗服务项目实施规范化编码管理。
第三,对我市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大型检查设备、检查项目的价格将全面下调。而部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水平的价格有所提高。
第四,分级、分档制定我市医疗服务政府指导价。利用价格的杠杆调整作用适当打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档次。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以及“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机制。
出台《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问责办法》加强监管
记者:目前出台这些政策之后在监管环节上有什么措施确保方案顺利执行?
张丹:针对此次医疗价格调整,卫生局将出台《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问责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全程无缝监管;制定严厉措施,问责违规行为,保证按章收费,防止多收乱收。
我们把职责分成四个部分,一个是行政领导的职责,还有计费部门、收费及收费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职责。另外,医疗收费监管部门的职责。这四个部门根据发生的情况不同,分成几个档次:凡单一病例多、漏收费金额达1万元及以上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计费、收费、监管部门领导予以行政记大过处分,并扣发6个月效益工资;具体计费、收费直接责任人予以辞退或者解聘处理。另外,凡单一病例多、漏收费金额达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漏收费金额3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漏收费金额超过收费标准至3千元以下,相关部门均相应承担不同的责任。
7家医院成本核算测出两个关键数字
记者:刚才提到两个数字本次制定的新价格比原价格下降8.1%,预计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减轻病患者医药费用负担3.92亿元,请问这两个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马裕滨:一、降幅8.1%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按照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的要求,我局会同市卫生局、市财政局,按行政隶属关系,选择了7家有代表性的市属、区属、街道办医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测算和新旧价格对比,按其2005年实际发生的医疗服务例数,加权平均计算了我市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总水平、执行省定价格的价格总水平,再考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的实际权重因素,最后计算出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总水平比原价格总水平下降8.1%。
二、3.92亿元的减负金额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根据《2004年深圳市卫生统计年鉴》,2004年全市国有医疗单位年医疗总收入为36.3亿元;根据2006年市卫生部门财务报表,2006年全市国有医疗单位年医疗总收入43.96亿元,2004年到2006年医疗总收入年平均增长幅度10.05%,以此推算2007年全市国有医疗单位年医疗总收入为48.38亿元,乘以8.1%的下降幅度,就得出减负金额为3.92亿元。
公立医疗机构无限制降低收费能否获财政补贴?
记者:刚才领导说降低的部分由财政来补贴,是不是无限制的都是由财政来补贴?
王虎善:现在医院可以在最高指导价下下浮,财政对医院的补助到底应该是多少,需要制定一个调价之后财政补贴办法。经过医院的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以后再审核、核定确定合理的部分。因为医疗价格下调以后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将来会核定财政应该给它多大幅度的补贴和补助。总的原则是只要老百姓得到实惠的东西,财政部门拿出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1152个项目升高908个项目降低
记者:在3966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哪些项目价格下降?哪些项目价格上升?
马裕滨:在3966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我市现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省定项目相同的共有2132项。在省、市可比较的2132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针对一档医院最高限价来说,省定价格高于我市现行价格的有1152项,占54%,主要是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和中医、民族医的技术服务价格;省定价格低于我市现行价格的有908项,占42.6%,主要是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查治疗价格。
在3966个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按照国家的规定统一来制定的。国家怎么定,到了省里和市里都是一样的。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