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企业与“家文化”
“家文化”需被动地为企业所复制,而且复制的工程比较复杂,复制的过程也比较长,但却能给企业组织带来好运与幸福。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就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爬出去。
螃蟹如此,企业也同样,民营企业尤其如此。在民营企业里,如果员工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算计,或明争或暗斗,甚至想尽办法去破坏或打压,久而久之,企业组织里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由此我想到中国人的“家”。中国人是崇尚血缘亲情的,可以这样说,现在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可能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为了“成就”一个孩子,贫穷的父母会无奈地做出选择——培养一个最有潜力的孩子,而其他孩子就只能“让路”。因为手足情深,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一般不会有怨言,于是常出现这样的感人场景:或妹妹辍学让哥哥读书,或姐姐打工供弟弟上学。而一旦这个最有潜力的孩子功成名就,一家人的苦难也随之结束,幸福开始慢慢降临在这个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贫穷家庭。
毋庸质疑,“螃蟹效应”和“家文化”都是可以被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复制的。所不同的是,“螃蟹效应”往往会主动复制到企业组织内部,并呈病毒式传播,但如积恙成疾,必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而“家文化”则需被动地为企业所复制,而且复制的工程比较复杂,复制的过程也比较长,但却能给企业组织带来好运与幸福。
相互牵制的螃蟹永远爬出一尺竹篓,内斗不断的企业难逃“长不大”、“做不强”乃至一朝崩盘的命运。为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企业内部伦理的问题,其实质在于企业的文化。企业竞争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实际上则是企业文化的较量。当员工充满活力地工作时,企业才能享受到来自激烈竞争中的利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而要寻找到这种活力,企业老板必要坚守企业内部伦理,努力营造出“家”的氛围。
所以,在我看来,企业最大的责任首先是对员工的慈善,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厚爱企业才能相辅相成,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没有先对企业员工的慈善,就不可能表现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就无所谓真正的慈善。
寻找快乐的老家
提要:在企业里,包括老板在内,每个人都像在相互“恋爱”,“恋爱”的情趣让企业组织里的每个人都拥有了快乐和激情。
有一个道理很浅显:企业就是一个家,企业和员工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员工其实就是家庭的成员。
所以,经营企业的关键是经营产品,核心是经营好员工。企业只有坚持“把员工当作第一客户、把员工当作子女”这一企业管理精神,才能由此全面提升企业的各项运营质量。
而问题是,如何才能为企业、为员工找到一个“快乐老家”?我的解决方案是:构建和谐的“家文化”!
“家文化”基本定律:
老板要努力地欣赏自己的员工,同时也努力地让员工欣赏他们的老板,更要让员工学会彼此欣赏。这是防止“螃蟹效应”在企业呈病毒式传播的有效方法。
老板要告诫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成功欲望压过员工的成功欲望。在企业这条大船上,你只是站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船头。至于何时靠岸,借重的还是员工;老板要告诫员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某一时刻都可以成为英雄,只有合理地将一只或者几只“螃蟹”送出竹篓,他或他们才能从外部扳倒竹篓让大家获得生存的机会。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