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周报报道,中国消费者协会2007年2月9日发布2006年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06年各地消协共受理消费者投诉按类别分,服务类投诉较2005年有4.6%的增长。医疗纠纷作为服务类投诉中的投诉类别,2006年相关投诉也相应有所增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侵权形式。
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夸大效果,欺骗消费者。一些不法之徒举办所谓“义诊”活动,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的治疗作用,诱骗消费者。而消费者使用后往往发现此保健食品或医疗器械并未显示所说的效果,有的甚至引发其他病症。因此,编者特别归纳出近年来在医疗领域的投诉热点,并邀请律师作出相应点评,给广大消费者介绍一些维权的“招数”。
症状一:虚假宣传
按摩床引发脑溢血
典型投诉:秦奶奶自从2005年12月初购买了一张按摩床,在2005年12月下半月就突发了脑溢血住院了。秦奶奶花12800元买床时,那里的销售人员说,这张床什么病都能治。谁知在买了这张床后的一个星期,秦奶奶就突发脑溢血。
秦奶奶家人听医生说,有高血压的人根本就不能用这样的床。
王律师支招:第一,不能太相信商家的广告;第二,应对产品进行祥细了解,了解其性能、作用、功效;第三,对商家推销产品作用的广告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要特别注意,这是涉及消费者权益维护的重要环节,要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第四,现在有些商家利用老人无防备的心态推销产品,这其中有些产品可能是假冒伪劣的甚至危害生命健康的,所以作为老人家的亲人儿女们要多关心老人,发现问题尽早尽快到工商部门去投诉,也可以到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求助,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症状二:乱收费
监视交费项目含糊
典型投诉:吉先生在电视上看到一家女子医院,打电话向他们询问治疗宫颈糜烂的手术费用,他们说手术费用大概100多元。
去年10月6日,吉先生和老婆就去了这个医院就诊。就诊手续十分复杂,从挂号到医生诊断结果出来总共交了4次费用,共计215元。每次都有一个人监视着交费,而且开票时故意把检查和治疗费表述得很含糊,手术还得另外交费,一次300多元。至少做7次,总共要2000元手术费。
后来,吉先生夫妇又去了另一家医院做相同的检查,做了一次激光开了些药,诊断加治疗总共才190多元!
王律师支招:吉先生可以先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了解该手术和所做的项目的情况,如果医院有违法违规行为,当事人可以申请卫生医疗行政主管部门查处,对多收的或者是没按规定收取的费用可以向当地的物价部门投诉并要求退还,也可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解决。
症状三:诊断错误
两次诊断一错再错
典型投诉:胡先生于2月15日夜开始发高烧,服药不见效果。到下午,已经烧到40.2oC。去离家最近的医院就诊时,医院急诊医生说他为病毒性感冒。
当日吊针结束,回家仍旧高烧不退,且保持在40oC左右。到17日,胡先生已无法自己行走,极度虚弱。他又去该医院就诊,医生再开血液化验单,较昨晚加了些化验指标。根据指标,得出结论化验结果为病毒性心肌炎。之后继续化验肝脏指标,结果出来后医院又更改诊断,称胡先生患的是急性肝炎,称医院没有感染科,要求其转院。胡先生为此付出了不必要的金钱,并且还延误了自己的病情。
王律师支招:首先,胡先生要确定医院是否存在误诊,这要通过鉴定才能得出结论,只有确定医院有过错才能提出赔偿要求。
否则,有关部门是不会支持消费者的要求的,如果要打官司也将比较难取胜,因为缺乏充分的理由和证据就不能说明医院一定有错。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