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合理用药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十分重要,但是我国慢性乙肝治疗的合理用药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肝病患者病急乱投医现象非常普遍,而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疗广告的夸大宣传也使不少患者盲目寻求“偏方”、“秘方”,导致大量患者因误诊、误治而病情加重。在这种情况下,2006年初,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制定发行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指导和规范治疗过程中的合理用药。然而专家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加强对于医患双方的合理用药意识教育。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成军教授认为,乙肝病人一定要对治疗目标有正确的认识,在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下,要求澳抗转阴湿不现实的。国际上的治疗目标就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硬化,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这才是我们目前追求的目标。
成教授表示,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我国慢性乙肝患者得到正确的抗病毒治疗比例偏低。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进行的不完全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只有19%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正确的抗病毒治疗。这跟长期以来业界对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最重要治疗的观点还不够深入人心,包括医生和患者。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更多的适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享受到最好的治疗。
现在,中国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水平和条件。中国的医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临床经验,而且国外已经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在国内均已经上市,并且部分实现了国产化。据了解,目前我国市场上主要的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其中由江苏正大天晴新近生产上市的E晶型阿德福韦酯,是目前我国市场上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上市阿德福韦酯。
在加强对患者合理用药意识教育的同时,从医务人员更应当提高肝病治疗中合理用药水平,医、药、护、技、管理者、病人或其监护人要在职责范围内参与用药流程,并形成完整的用药系统。要秉着对病人始终负责的态度,对症下药,制定合理的科学治疗方案,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综合目标。我国专家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正规、合理、科学的药物治疗,可使患者血清中ALT、AST的正常化率达50%以上,肝病症状改善率达67%以上。这说明,肝病治疗当中的合理用药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