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连云港日报报道,因骨质增生引发严重腰痛,海州新庄村孙先生来到新浦一诊所就诊,医生只简单询问病情就开出药方,并要他到某药店买药。孙先生花费90多元钱,买回一瓶广东省某厂生产的钙片。回家仔细查看,才发现上当,原来买回的并非药品,而是“不能代替药品”的保健食品。一些保健食品在广告宣传和推销时竟然公开声称是药,具有某些特殊疗效和治疗作用。近来有不少市民被某些保健食品销售者所迷惑,有的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
保健食品市场存在一些问题
据介绍,目前市内有两家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另有693户保健食品销售主体,保健食品市场比前些年较为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未经政府部门批准的食品,冠以各种保健功能在市场销售,如: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冒用保健食品标志、普通食品宣传功能作用、未经批准擅自生产保健食品等等。其次是存在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问题。利用报刊、网络等广告媒体大肆宣传产品的功效,以所谓的“科普宣传”、“病例介绍”误导消费者;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的内容印刷,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变更使用方法和食用量。
同时,进入我市流通领域的保健食品又擅自改变配方投料,甚至有违禁加药的现象。前一段时间曾有一保健食品销售商在某大酒店坐镇,诱骗晨练者到酒店听课,推销其保健食品,并声称所售保健食品可替代药品,慢性病者可以扔掉药罐子。有慢性病人信以为真,差点出现不应有的后果,幸亏相关执法部门介入才避免出现更坏的影响。此外,市内有关执法部门在监督管理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对产品进行卫生、安全及功效检测费用昂贵,监管经费不能保证,且很多项目本市无法检测,需要上级部门检测,执法存在一定难度。
保健食品与药品有本质区别
保健食品被当作药品来宣传,误导消费者,这让不少市民对此行为深表不满。市有关部门从8月下旬起至11月底,就保健品市场的安全和秩序混乱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目前已有所好转,但相关问题仍不容忽视。
执法人员指出,通常说的“保健品”规范地说应是“保健食品”。国家规定,保健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只能充当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药品是直接用于治疗疾病的。因此,任何保健食品都不能声称有治疗作用和治疗效果。
选择保健食品要多个心眼
有关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正确、合理、科学选购保健食品,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价格低廉的劣质保健食品,要选择购买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保健食品。注意提高食品消费安全防范意识。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索要发票或凭证,并妥善保留,如出现问题可作为投诉或申诉的重要依据。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要及时举报投诉。
编辑 青竹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