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酒长期以来面临太监一样的待遇。太监不敢面对的就是“自己是否是男人”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太监心理与行为变态的人格扭曲,而保健酒一样面临“自己是白酒还是保健品”的尴尬,不知如何定位才能不伤及消费者那根敏感的弦,如果说太监是封建时代的尴尬,那么保健酒就是当今时代的尴尬……
保健酒:边缘学思考
保健酒,顾名思义,兼顾保健和酒的双重功效。这种产品定位,一方面在概念上加大了产品的范畴,但另一方面也使产品的受众人群在缩小,因为这样的话,就要求消费者既要能喝酒,又要有保健的欲望,才能成为保健酒的潜在消费者。
而事实上是保健酒既没有白酒的色、香、味的基本特征,与白酒相比,适口性大大降低,又不具备保健品一样的产品特性和概念优势,其产品地位已被保健口服液替代,因此保健酒处于一种尴尬的边缘地带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于保健酒作为一个延伸产业,介入的企业并不多,成为一个典型的“鸡肋”产业,因此关注的人自然也非常少,当然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根据中国西部企业竞争力研究机构的一项保健酒市场调查报告,发现保健酒以下一些市场特征。
人们的保健酒认识还停留在“药酒”的意识层面,宣传和引导不足成为保健酒发展的“瓶颈”
消费者普遍认为保健酒是具有滋补性、保健性的酒类产品,大多数消费者直接反应就是自制药酒,主要成分如人参、枸杞、三鞭、蛇等进行泡制。知道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尤其以老年人居多,男性消费者的认知要比女性消费者清晰。
消费者对保健酒的意识淡薄,主要原因保健酒产品广告投放比较少,几乎看不到什么宣传,没有一种大品牌的感觉,另外消费者认为的功效较好的保健酒更是极少。
消费者购买保健酒主要用途是自饮和馈赠,两者在消费上呈现鲜明的特征
保健酒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比较集中,产品的用途主要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自己饮用,达到某种保健功效;另一个是馈赠亲朋好友,而且一般来说主要集中在比较熟悉的、没有直接社会利害关系的长辈群体。对于价格方面的考虑,前者力求价廉物美、经济实惠,20元左右的价格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在饮用上,一般以每次少量为主,基本上是适当地或有针对性地进行消费;后者注重有吉祥、福康、益寿意义的品牌内涵和精美的包装,价格在100元左右为宜,能产生一种亲和、温暖、关切的意义。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