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南时报报道,近来,对新一轮医疗改革的讨论成为热点,发改委也专门向社会征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言,引起社会热烈呼应,此中的民意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让老百姓从医改中得到“看病不难,看病不贵”的实惠。本版日前组织了由一封读者来信而引发的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草根建议”,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今天本报读者曹先生反映的一件事情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标本”:扬州市民曹先生的儿子曹厚同因肚子痛到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结果一个普通的阑尾炎手术花了7000元的治疗费用。
本报记者采访时,患者认为原因是医院诊断不及时,医疗费用被抬高,医院则声称患者父母与扬州市民应具素质存在反差,行为属于无理取闹。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由此,一场医患纠纷引出是否“看病贵”热论。无论真相如何,我们仍可从具体的细节纠缠“跳”出,思索如何从对单一“标本”的解剖转而寻求医疗改革的“共赢”。
在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得到破解的大背景下,任何一次“医患之争”都似乎在意料之中,并且都难以触动我们渐趋麻木的神经——连哈尔滨的天价医药案这样的离谱事情都能出现,何况“一次阑尾炎,花去7000元”呢?
在这种惯常的思维下,其实一种最重要的东西恰恰被忽视了,就是对普通民众的关注。毕竟,能住得起高干病房的患者有几许?能付得起巨额医药费的又有多少人?能因“医患之争”而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关注的又有几人?虽然“看病难,看病贵”的说法大家都习以为常,但也正在这种思维惰性下才更容易让我们对这些小案例习焉不察。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次“医患之争”都有可能成为当下医疗卫生困境的一个缩影,因而,这些案例都有机会成为破解医疗困局的“标本”。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