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3日A14版刊登了《办公室“骚扰电话”该整治》一文后,14日,有众多热心读者给被职场电话骚扰者支了几招;昨日,又有不少读者打来支招电话。
要学好电话沟通技巧
市民杨先生说,如今,电话促销逐渐成了一种新的生意手段。这样的方式有利有弊,好处是避免了很多人的当面游说而占用大量时间,通过电话达成意向再深入洽谈可以减省很多运作环节,况且一些大楼门口都贴着“谢绝推销”的字样,推销方式转为电话也算是文明之举。而坏处在于,越来越多的各式公司都开始采用这样的方式,由于各公司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免会因为不当的电话交流而招人气恼,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杨先生建议营销公司应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学好电话沟通技巧。
营销员的态度决定成败
在国企从事管理的苏先生说,他每天也要接到很多诸如推销商品或服务的电话,如果对方态度温文尔雅,他一般会礼貌应对。但往往很多电话语气强硬,很容易引起反感。
苏先生说:“电话沟通技巧其实是企业营销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公司在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时,一定要关注客户的意见。我经常对态度好的推销电话会给予积极的回应,对态度强硬的推销员有时气就不打一处来,特别是工作非常繁忙的时候,真有‘骚扰电话’猛于虎的感觉。”
以硬对硬治“骚扰电话”
公务员刘先生说:“我们也经常接到外地或本地打来的一些电话,语气都非常强硬,要求我们这样那样的。对于这些打着某机关、某部门幌子的电话,我们一般要求他们带上授权书及其他相关文件过来面谈,一些来电者因为这样的要求会知难而退。当然,如果他们确实是那么回事,如约过来的话,我们就会视情况对待,有意向就往下谈;如果材料和相关文件与他们说的不符,那就没有谈下去的必要;如果纯粹是骗局的话,我们就会报警。”
刘先生认为商家要做成一单生意*电话推销这种方式本身就欠缺诚意,被“骚扰”的企业有理有据,还会怕那些“骚扰电话”声称的“后果自负”吗?只要掌握一些“骚扰电话”刻意以管理部门为幌子的弱点,就可以不留情面地拆穿他们的把戏。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