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丁207元,贺维力255元,舒利迭220元……被曝出行贿丑闻以来,葛兰素史克公司(GSK)这些高价药品也成为众矢之的。 尽管没有任何政府部门透露出价格调整的信息,但医药业人士普遍认为:外资药企的高价药将会引来一轮降价潮。7月30日,一家外资药企公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年,药价进一步下降本来也是大概率事件。” 2012年7月,北京市医疗保险中心主任黄旭明曾透露,人社部医疗保险司2013年将进行医保目录调整。目前国家医保目录为2009年制定,2013年的目录调整,将有望纳入较多的罕见病治疗药物。 大部分罕见病药物均为外资品种,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2010年时人社部曾调研通过价格谈判的方式,将高价的外资药品纳入医保,但最终未果。多位药业人士坦言,调查药品行贿空间,将对外资药企“触动更大”。 路透社7月29日称,郑州警方成立专案组,对葛兰素史克的在华公司进行立案侦查,又有18名该公司相关人员被拘捕。《华尔街日报》也报道称,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业务总经理马克锐将于近期返回中国配合调查。该公司四名中国高管早前已被中国警方拘留。 外资药是如何定价的 过了专利保护的外资药品种往往在中国还能维持较高的价格,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的仿制药价格 有观点认为,中国药价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外商制药企业药品价格的拉动。比如,1996年以前合资药厂的定价方式,主要是由企业参照进口药品自行定价,国外药价本来就高,加上进口高关税,进口药价比国产药要贵很多,其中进口专利新药在保护期内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目前进入中国的外商制药企业已有1500家,世界前20位的跨国制药企业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开办了独资企业,进口药、合资药的市场份额已超过了50%。 此外,过了专利保护的品种往往在中国还能维持较高的价格,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的仿制药价格。如GSK的贺普丁,2009年时国内就出现了仿制药,但目前原研药价格仍为仿制药的三倍。2001年,原国家计委设定了药品的单独定价权,大部分外资药品获得了这一资格。对这些药企而言,这被认为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特殊福利。 在辉瑞内部,欧美等发达市场和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的业务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上述人士认为:“新兴市场起步慢,总量不大。不过一些专利过期药品由于上市时间晚于欧美,市场表现也有滞后,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不像成熟市场。” GSK事件可能会改变这种外企习惯的操作方式,GSK的案例证明,单独定价的利润空间转移成为医生的贿金和公司高管的回扣,偏离了“鼓励新药研发”的初衷。 从2010年开始,发改委就多次对单独定价药品进行价格下调和资格取消的工作。对一些国内已有仿制品的外资专利药,单次降价幅度甚至达到20%以上。但一些没有替代品的专利药,降价的“大刀”还很难砍上去。 发改委药价处一名官员此前曾表示:“发改委一直在对国内外同类药品的价格进行比较,但影响价格和消费者的因素很多,例如税收和医保支付等,并不是简单的比较售价那么简单。”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