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世界报》7月24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根据一项仓鼠实验得出结论表明,长期在睡眠环境中点着昏暗的灯光,可能触发动物大脑的临时性变化,有导致抑郁情绪出现的可能。但该过程是可逆的,只要回复到完全黑暗的环境里睡觉时,状态又能得到恢复。相关报告发表在近期《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的研究员兰迪·尼尔森领导的小组使用了已被切除卵巢的母仓鼠来做实验,以排除荷尔蒙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其中半数仓鼠在8周时间里每天被放置在达150勒克司(一种照度单位)的灯光下16个小时,其余8小时被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而另一组仓鼠在前四周中每天有16小时处在明亮的灯光下(大约150勒克司),其余8小时被放置在昏暗的灯光下(5勒克司),其亮度类似于黑暗房间里打开着的电视机的亮度。随后这组仓鼠又被放置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1—4周。 研究人员随后检测这些仓鼠的精神状况。那组在前4周暴露在昏暗灯光下睡觉的仓鼠与对照组相比看上去明显不活跃。它们的糖水饮用量也出现下降,这些在实验中被看做是抑郁症状的表现。但经过两周处在黑暗睡眠环境下的“恢复”之后,仓鼠的上述症状随之消失。 该研究也指出,仓鼠的类似症状也许也出现在人类身上,尤其是那些在深夜里坐在电视机前或睡觉时拉开窗帘,让外面的灯光射入卧室里的人。他们应做出改变让自己重回到完全漆黑的环境里睡觉,以此来消除这个负面影响。 此前有研究发现,使用夜灯者抑郁的几率会偏高,而且肥胖也与使用夜灯有关。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很难做到身处无光环境之中,但保持作息规律以及夜晚关灯睡觉都能有助于摆脱灯光对人们的不利影响。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