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燕赵都市报报道,“同仁堂来了,开——市——”,一时间,药王庙前人声鼎沸,交易热烈。“大黄要买瓷实的,带泡的不要;细料要做好的,下脚的不要;麝香要买怀帮杜盛兴的,不怕价高,但求货好……”。(见《同仁堂的故事》)
历史的瞬间,氤氲醇厚若在眼前。作为中国中医药行业的杰出代表,同仁堂和药都安国保持了200余年的血脉联系,同仁堂等一大批民族中医药企业的发迹,都离不开安国药都的荫泽。
“药都安国有‘同仁堂不到不开市’的传统,因为同仁堂选的药材都是最好的,出的价钱也是最高的,药量也是最大的,许多药几乎是由同仁堂垄断,最多的细料同仁堂的选购量能占整个市场90%以上”,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公司的金永年介绍,这种默契从清朝到民国年间保持了很长时间。
同仁堂1669年建店(清康熙八年),到1723年同仁堂“包揽清廷宫内用药”,开始向紫禁城供奉御药,“其原料药材主要来自祁州药市,因此祁州药身价百倍”(陈新谦《鸦片战争以前的药店和药市》)。金永年告诉记者,这种背景下,同仁堂和安国之间的联系变得空前紧密和频繁起来。当年,安国重修药王庙时,北京同仁堂还曾出钱资助。即便现在,同仁堂在安国仍然设有办事处。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