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报道,“美国的非专利药物申报也是一哄而上的。我们不控制同一品种发证的数量,有时候一天可以发十几个证!”
Lawrence X.Yu(劳伦斯·余)博士是美国FDA非专利药物办公室的科学主管。近日,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2006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在“创新与非专利药物分会”上回答江苏一名制药企业代表有关“你们对非专利药厂商的审批发证是否有数量控制”的提问时,他那久居海外后拥有的老美式的幽默令与会者开怀大笑。
他的发言全部使用中文,大会主席也亲切地称他为余博士。美籍华人,瘦高个儿,戴副眼镜,五十多岁的样子。余博士现在的职位在FDA很高,是负责非专利药审批具有决定权的3位高管的一位,相当于非专利药办公室副主任。而该办公室,是美国官方负责审批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所有国内外厂商申报的非专利药物的惟一法定机构。
申报门槛已降低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国家,中国每年生产的非专利药物数量惊人。然而可惜的是,除了少量品种的原料药出口发达国家外,绝大多数仍挣扎于国内过度的竞争环境中。中国非专利药如何走进世界主流用药市场,需要跨越哪些障碍,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顶级问题。
“目前FDA接受审评的非专利药物有1000多项,每个药平均的审评时间是16个月,其中排队等待时间是6个月。我们接受资料的方式是电子文件形式,一分钱的费用也不需要。”余博士的一席演讲为国内企业代表揭开了笼罩在FDA非专利药物注册身上的神秘面纱,扭转了他们对FDA注册高门槛的印象。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余博士强调FDA新近已经开始采纳国际非临床研究协议组织ICH的非临床研究标准。去美国申报非专利药物的产品,只要严格遵守ICH标准开展GLP研究,其申报资料就可以被FDA接受;而且只要按照国际通行的GCP标准开展临床试验,则不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临床试验,其临床试验资料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意味着,中国或是任何国家的非专利药厂商在申请美国非专利药物注册时,可以在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开展临床试验。这可以为非专利药物厂商节约大笔临床费用,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申报的门槛。”余博士鼓励大家说。
此外,据其介绍,过去尤为困扰企业申报的杂质限度和溶剂含量标准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自今年3月起,这两项指标FDA不再凭借企业申报资料而定,而是采用ICH国际文件承认的标准,因此可以避免同一个药的不同非专利药厂商因不同的杂质限度和溶剂含量质控要求所造成的混乱,非常有利于非专利药厂商。
cGMP水平不高或成拦路虎
据记者了解,我国非专利药物制药企业在通往FDA的道路上作了不少努力。
参会的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分析主管刘海棠自豪地告诉记者,复星医药生产的非专利抗抑郁药文拉法辛的原料药已销往美国,并在美国注册了一家公司,下一步筹划在该药专利到期前向FDA提出非专利药物申请,通过到期日宣布专利无效方式抢得最初上市的首家非专利药厂商180天的独占销售权,“通过对专利持有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该药专利到期后再延期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正准备应对原研企业的专利诉讼。”
如果此举在未来一两年中操作成功,势必将增强国内非专利药物厂商走向世界的信心。
此外,与会的FDA审评专家Ke.Liu博士和美国博钦律师事务所的朱坚律师都认为,中国制药企业的cGMP(current GMP,指美国现行版本的GMP标准)实施水平较低的现状或许会成为中国非专利药物厂商向FDA申报非专利药物的首要障碍,而不是人们一贯认为的法律问题会带来过多困扰。“cGMP强调的是生产过程的软件,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走进FDA的软肋,很容易在cGMP飞行检查中暴露出问题。FDA对非专利药厂商的生产质量要求很高,中国企业做的还不够。”朱坚说。
事实上,市场往往会青睐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正如余博士所说——很多事情是因为你不去做所以觉得很难,只要你去做了,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艰难。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