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近来,沸沸扬扬的“全国牙防组认证风波”似乎在牙膏产业掀起了一场风暴:有的品牌急于“变脸”,把“全国牙防组”从包装盒上去掉,也有的品牌急于澄清,认为受牵连下架实属冤枉。就在人们关注着“全国牙防组”事件时,《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挂到中国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目前,一场包括牙膏在内的口腔保健用品的认证风暴似乎正在拉开序幕。
调查:中华口腔医学会等组织均未现认证机构目录
一支牙膏的包装盒上究竟会出现多少种医学组织的标志?记者日前特意到北京一些大型超市进行调查,发现不少产品的外包装上都写明:防止蛀牙、防止龋齿、减少牙龈出血等这样的疗效,在这些产品的外包装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认证验证检测。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都把牙膏包装上的这些认证字眼作为购买某种牙膏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而证明这些“功效”的组织也各不相同:除了“全国牙防组”,还有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
单从字面上看,除了“牙防组”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和牙齿沾边以外,另外两个似乎都和牙齿没有直接关系。它们究竟是什么组织?
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同品牌的牙膏包装盒上,各个厂家所选择的医学组织和用语都不尽相同,“××机构验证××具有××功效”,“××机构和××共同开展××活动”等字样频频出现在牙膏、牙刷甚至口香糖的外包装上。而稍微仔细一点就发现,即使是同一个组织,在不同产品上的标志也不一样,比如全国牙防组,有的产品上有“认证”字样,有的是“验证”字样,有的干脆只有个图标。
既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产品上,又认证验证了该产品的功效,那么这几家医学组织究竟有无合法的认证资格?记者采访了全国认证机构的上级管理部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在其长达20页、包括了137家合法认证机构的目录中,并没有看到上述4家的名字。
记者就口腔保健用品挂上权威标牌一事联系上述4家专业机构,大部分负责人均采取回避态度。唯一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开发部李先生对“认证”一词非常敏感,立刻否认了学会对高露洁产品进行过任何“认证”。“我们只是与高露洁合作中国科协的健康金桥重点工程———口腔西部行活动,还有其它一些学术活动,与‘认证’没什么关系。”他坦承中华预防医学会并非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认证机构。
现状:我国牙膏生产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尽管从政策上来看,违规认证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个不容忽略的现状是:我国的牙膏业至今尚未实行生产与卫生许可证制度,牙膏生产实际上长期处于无人监管卫生,也无人审核生产条件的无序状态。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相建强介绍:“牙膏应该属于日化用品,它的基本功能应该就是清洁牙齿。不管添加什么成份,它最后还是牙膏,靠它去治口腔的疾病是达不到目的的。”
令人尴尬的却是,原中国牙膏工业协会、现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有成员单位80余家,而实际生产牙膏的大小工厂和作坊却达近千家,如此多的厂家,长期以来没有相关的审核制度,也间接导致了全国牙防组从1992年开始“认证”。同时,各个厂家自行寻找组织进行合作、验证、认证,也就不足为奇了。
进展:国家认监委将在全国清理整顿非法认证
“社会上出现一些质疑全国牙防组的反映,国家认监委与卫生部就共同推行统一的口腔保健用品认证制度进行了多次协调。”3月21日,国家认监会在回复记者时表示,两机构共同起草的《口腔保健用品认证管理办法》已起草完成,现在已挂在其官方网站上征求意见。
《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国家认监委会同卫生部制订口腔保健用品认证规则。口腔保健用品认证将采用统一的认证标准、技术规范、合格评定程序,标注统一的口腔保健用品认证标志。
除了“立新”之外,认监会还将高举“除旧”大旗。一场“清理整顿非法认证专项活动”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未经认监委批准的任何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擅自从事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将被坚决予以取缔。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