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中医治未病助力健康医学战略前移
中医治未病助力健康医学战略前移
来源:-    浏览:269   更新时间:2011年06月2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历经两年的大讨论,认为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2008年全国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治未病”健康工程旨在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在21世纪国家卫生政策由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的背景下,着力挖掘和开展“中医治未病”,无疑是实现健康医学战略前移的重要手段。然而,相对红火的养生运动,以及中医治未病领域庞杂凌乱、良莠不分的现状,意味着对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挖掘、系统整理和推广普及,迫在眉睫。

  2008年,由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承担实施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项目“中医药‘上工治未病’工程项目以及中医药对亚健康防治干预研究”获得立项。2009年,该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治未病》一书完成编撰,由孙涛、何清湖担任主编,于2010年4月正式与读者见面。该书前后历时3年,几易其稿,最终初步构建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体系,厘清了中医治未病的源流,丰富了中医治未病的内涵,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论点。笔者认为,该书解决了中医治未病的六大根本问题,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有助于推动健康医学实现战略前移。

  明确概念

  书中指出,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心与身的和谐、气与血的和谐。这与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躯体无异常、心理活动正常、能适应外界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对于“未病”的定义也有所扩充,没有停留在常说的“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而拓展到一个包含动态变化,即“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愈后未复等多层含义。从而,“治未病”的内容也对应四个方面: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就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同时,书中追本溯源,确立了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即认为“未病”的概念包含“亚健康状态”,指出亚健康可见于中医学的郁证、心悸、胸痹、不寐、头痛、眩晕、虚劳等病证中,多属于杂病范畴。并且,从中医角度明确了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并提出了15种常见亚健康的中医证候,详细加以阐述。

  澄清历史源流

  书中指出,“治未病”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四个历史阶段。“治未病”的萌芽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进入春秋战国,各思想流派对于“治未病”概念形成影响较大。“治未病”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包含“未病先防;治病萌芽;待衰而刺;既病防变”四层意思,标志着“治未病”思想的形成。随后,汉代张仲景实现“既病防变”思想的具体应用;华佗创立“五禽戏”强身健体;晋代范汪运用“逆灸”防霍乱,葛洪提倡导引和药物预防等,这些都是“治未病”思想进入发展阶段的成果。进入唐代,“治未病”理论较为成熟,最具代表者为孙思邈,其将疾病较为科学地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还将“治未病”作为评判好医生的标准。宋代,治未病思想同样受到医家的重视;元明时期,医家亦主张“摄养于无疾之先”;清代则治未病思想更趋完善。书中对于建国以后至今,“治未病”思想在国家卫生工作方针中的体现亦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指出,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治未病”思想的理念和实践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中医药“治未病”的新纪元。

  确立原则

  该书统摄确立了中医治未病的五大原则,即“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防治结合”、“体质调护”、“综合疗法”。书中指出,整体观念是中医“治未病”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辨证论治应当成为中医“治未病”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和优势;防治结合在运用时需根据“未病”状态的不同而各有侧重;体质调护抓住了疾病防治的根本,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介绍操作方案

  该书全面介绍了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既指出了总的方法原则,又提供了具代表性的操作方案。书中围绕“调养精神”、“合理饮食”、“体质调理”、“食疗与膏方”、“四季养生与冬病夏治”、“针灸、火罐与推拿按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七个方面,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对于中医如何养神、养形提出了大量科学易行的建议和方法。内容涉及心理、饮食、运动、环境等影响健康的各个方面的综合调摄,对于推广与实践中医治未病具有指南效果。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该书通过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介绍,提出了“未病先防”的操作指南;通过“治未病”理论指导亚健康干预,在总论中介绍了15种常见亚健康的中医证候的证候特点、证候分析、调理原则、调理方法等,在各论中指出27种常见亚健康症状和19种亚健康疾病倾向的判断依据、调理原则、调理方法等;通过“治未病”防治常见疾病,介绍了22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以期达到“已病防变”的目的。该书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一一落实到了生活实践与临床操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可推广性。

  列举实例,启发思路

  该书并非局限于理论与学术研究,亦不囿于实践与临床运用,它站在了一个社会功能与效应的高度,总结、传播中医治未病中心试点经验,引发全民性的关注和思考,有利于指导全社会做好治未病工作。书中结尾专设一个章节,列举了广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季康美企业和四季康美庄园的中医治未病建设思路,对于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