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6月7日讯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已达到38%左右,沿海城市发病率高于内陆地区,重工业城市高于轻工业城市。据统计,目前我国抗过敏药零售市场容量在12亿元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品牌集中度高
抗过敏药是药店中等规模的一个品类,销售额约占门店销售总量的1%左右。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从抗过敏药的大类结构来看,全身性抗过敏药占据近80%的市场份额,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对症治疗的局部抗过敏药占近20%左右的份额,近年来局部抗过敏药份额呈下降趋势。从剂型上来看,片剂和胶囊剂依然是消费者的首选,滴剂在市场上占据有8.6%的份额。
从全国市场来看,抗过敏药市场规模最大的10个品种,约占了全国90%的市场份额。在品类众多的抗过敏药物中,外资品牌占据热销品牌中的前五位。开瑞坦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代表,有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并且在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以及临床疗效、使用安全性等方面都比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有很大改善,市场占有率较高。西安杨森在老的息斯敏退市后,2007年快速推出新息斯敏,通过各种渠道的广告宣传,很快取得成功,约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中美史克生产的伯克纳作为局部抗过敏药,自1988年进入中国后,在临床上取得了不菲的销量,但零售终端市场一直不愠不火,近年来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但依然稳坐畅销榜第三把交椅。
终端大有可为
巨大的市场空间、居高不下的发病率、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使得抗过敏药物成为门店中最为畅销的品类之一。尤其是春夏皮肤病高发季节,更是销售的黄金季节,门店应做好联合销售的准备工作。
目前,只有少数医院设立了变态反应科或过敏中心,专门诊治各种过敏性疾病,但在大多数医院,由于没有专门的科室,一些原本相互关联的过敏性疾病,只能被分而治之。因此,该类疾病的医院就诊率较低,这使得抗过敏药零售市场潜力巨大。
店员除了要准确掌握各种抗过敏药物的用法、用量及适应症、用药禁忌之外,还应具备相关的联合用药常识,通过联合推荐,满足消费者寻医问药需求。这就要求门店的药学培训必须跟上,还可以联合厂家进行相关的关联用药知识讲座,通常厂家的医学资源要比门店丰富得多,由厂家实施相应的药学服务培训,不仅可以节约门店的运营成本,而且可以确保培训质量。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