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全球医药消费近1.1万亿美元 新兴市场八成为仿制药
全球医药消费近1.1万亿美元 新兴市场八成为仿制药
来源:-   2011-06-08 医药经济报   浏览:160   更新时间:2011年06月0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生意社6月8日讯 近日,IMS医疗健康信息学院最新研究报道显示,至2015年,全球药品消费将达到1.1万亿美元,这项数据反映出全球药品消费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6%,较之于过去5年6.2%的增长相对缓慢。   根据《全球药物使用:2015展望》研究,美国药物消费的低增长水平、成熟市场专利过期的持续影响、新兴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坚挺以及若干国家的政策导向变化等,都将成为影响未来增长的关键因素。   未来药品消费水平对成熟以及新兴市场的医疗保障系统和政策制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知名专家Murray Atiken指出,以往的消费模式对2015年预期增长水平的指向性是有限的。成熟和新兴医药市场动态的驱动,正使患者及消费者在品牌药品和仿制药的消费结构上发生着快速转变。   全球医改令品牌药降价   2010年全球发布的一系列政策都将对未来5年的医药消费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括:美国通过的平价医疗法案把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扩大了2500万至3000万人;中国的药品价格控制政策用以确保医疗普及可持续发展性;日本在创新药物的保护政策下首次推出降价政策;西班牙和意大利对仿制药和专利过期药物进行降价;以及德国的新药品强制成本效益评价。   仿制药或将全面越升   据统计,2005年至2010年品牌产品的专利过期令消费者节省了540亿美元。与此同时,至2015年,该项净节省将逾980亿美元;加上在仿制药上220亿美元的花费,2015年专利过期将为消费者节约总计1200亿美元。随着大批品牌药的专利过期,仿制药在一些疾病治疗领域里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以仿制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为例,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的增长则将放缓至2%~5%;血脂调节剂的支出可从2010年的370亿美元下降到现今的310亿美元。   不过2010年直至2015年,品牌产品在成熟市场上的销售表现依然可基本持平,但纵观全局,全球品牌药物的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70%跌至了2010年的64%,且这个比例估计在2015年仍将继续下降至53%。尽管新兴市场中品牌产品增长态势稳健,而到2015年新兴市场80%的药品消费届时将转移到仿制药上。   此外,生物仿制药发展也十分迅速。据统计,至2015年,每年消费者在生物仿制药上的花费将会超过20亿美元,或者占到全球生物制剂总支出的1%左右。新型生物仿制药预计将在2014年进入美国市场。欧洲市场也将引入其他生物仿制药品。这将令生物仿制药在2010年31.1亿美元的消费基础上加快步伐。   新疗法带动新兴市场   对于品牌药生产厂家来说,开发新疗法才是制胜之道。近年来,新兴市场的迅猛增长也得益于新疗法的出现。   最近发布的以及即将发布的新药将以延长病患的生命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为病患提供重大的、全新的治疗选择。其中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口服药物,疗效更佳且用药便利;两项近期推出的心律不齐疗法,近十年来首次扩大了该领域的治疗选择;提高了存活率的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疗法;个体化医疗的突破性进展:前列腺癌的第一个疫苗等。   据统计,在2015年,新药物依然受到欢迎。已被广泛采用的靶向治疗仍然保持着5%~8%的缓慢增长;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新的口服抗糖药物的出现,糖尿病的开支增长约在4%~7%左右。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新兴市场在药品上的消费预估将达到2850~3150亿美元,相较于2010年的1510亿美元翻番。这一结果得利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政府对扩大医疗途径的扶植。据预测,到2015年,新兴市场药品消费将接近美国的水平,超越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成为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记者贾岩)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