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但因化妆品使用产生的消费纠纷也在不断增长。有些厂商利用广告和宣传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有些经营者在根本不了解消费者皮肤状况的情况下,盲目推介化妆品,造成对消费者的皮肤伤害……这些都给这一“美丽”行业蒙上了阴影。究其根源,既有企业自身缺乏规范诚信意识、运营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也有化妆品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
准入把关缺乏严肃性 据了解,目前职能部门对化妆品的配方审核重特殊用途化妆品,轻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而且对使用原料的审核也仅从企业申报资料上进行形式审查,并没有履行到企业现场对原料采购、验收、入库以及报批前的小试、中试等诸多必要环节进行实地审查的程序,无形中在准入环节为后续工作留下了隐患。
质量标准缺乏权威性 目前我国化妆品产品标准多达18部,多标准体系无形中为实际工作中的标准执行带来了难度。比如,在对化妆品中所含铅、汞等物质是否允许添加以及添加多少等方面,缺乏统一的限制性规定,使得一些化妆品企业在组方设计时有使用禁用物质或超量使用限用物质的现象。权威的质量安全控制指标的缺乏,直接影响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
法规体制缺乏时效性 目前,监管化妆品行业的依据是执行了16年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而且在管理体制上呈现部门设置重叠、职能交叉的局面。显然,这种体制与快速发展的化妆品行业极不相称,迫切需要创新体制。此外,由于化妆品经营企业未实行经营许可管理,对企业经营的动态信息不能实时掌握,也不利于实施有效监管。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