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杀手,其防治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公共卫生重点领域之一。记者自6月13日于北京召开的“2010年子宫颈癌高峰论坛”上获悉,目前,全球已经有160多个国家批准了使用宫颈癌疫苗,28个国家支持学生和青少年免费接种。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有46.6万,其中中国新发病例占28.8%,达到13.15万。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29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我国每年约3万妇女会因这种恶性肿瘤致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宫颈癌的预防手段主要依靠筛查和早诊早治。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宫颈癌防治,尤其是筛查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全国知名妇产科专家魏丽惠教授介绍,筛查是宫颈癌防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已证明,开展对子宫颈筛查,宫颈癌死亡率能够显著下降50%。
研究已明确显示,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1991年,在中国科学家周健夫妇与澳洲科学家伊恩•弗雷泽的共同努力下,抗HPV病毒的疫苗研究取得了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HPV病毒样颗粒首次通过DNA技术合成,之后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临床研发,2006年,预防性宫颈癌疫苗在美国上市,HPV疫苗的诞生,为全球众多女性带来了福音。随后,全球陆续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了该疫苗的使用。
HPV疫苗的问世使宫颈癌的防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许多发达国家在加强传统的筛查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疫苗的接种,有效地探索出了宫颈癌综合防治的新思路。
“宫颈癌疫苗作为第一种能够预防癌症的疫苗,其科学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但如果不能让最需要的人群受益,疫苗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因此,我始终认为,疫苗的教育和推广与开发同样重要,这也是我的重要使命之一。”宫颈癌疫苗发明人之一、伊恩•弗雷泽教授表示。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