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2010年我国抗生素市场需跨三道门槛
2010年我国抗生素市场需跨三道门槛
来源:-    浏览:725   更新时间:2010年02月0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面对国内新医改全面正式启动、促进抗生素新一轮发展高潮的新机会,以及国际金融危机阴霾笼罩、全球医药市场发展放缓的新环境,2010年我国抗生素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理性跨过“技术创新、理念更新、营销革新”的三道门槛,拥有“抵抗力、生命力和素质力”三大力量,才能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1、技术创新

  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国抗生素市场的低价竞争异常激烈,行业的整体盈利空间非常有限,导致我国在抗生素高端品种和前沿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与印度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

  目前国际医药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3类抗生素新药是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替考拉宁Glycopeptides)和噁唑烷酮类(利唑哌酮Linezolide),其总的销售额约占抗生素市场的20%。2008年,全球培南类药物(碳青霉烯类)的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约占抗生素市场10%的份额,2009年可能超过30亿美元。韩国和印度已成为亚洲市场培南类药物的主要生产国。据了解,帝斯曼(DSM)的绿色技术——酶法氨苄西林原料药合成新工艺已由印度Punjab(旁遮普省)的Toansa工厂生产,品牌为“Purillin”;而DSM在我国山东淄博的肯孚工厂也在推进头孢氨苄酶法原料药技术换代。

  但是,我国制药行业在碳青霉烯、糖肽类、噁唑烷酮类以及酶法生产抗生素原料药方面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酶法生产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克洛等,亟待加快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以尽快提升中国抗生素的国际竞争力。

  不可否认的是,抗生素技术创新的难度愈来愈大。自2000年以来,仅有18种新的抗生素上市;而在2000年以前,抗菌药物的新药研发则达200余种。同时,一些国际制药巨头纷纷削减甚至停止了新的抗生素的研发,全球抗生素市场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低谷。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创新研究模式,如加大对海洋微生物、植物内生菌和其他共生微生物等研究相对薄弱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力度,结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或许能为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注入新的活力,为抗生素市场带来焕然一新的局面。

  2、理念更新

  随着新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等新政策的逐步实施,药品市场的需求必然增加,也相应会带动药企增产的积极性。未来3年,制药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仍会增加。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抗生素品种的生产能力还是过剩的。尤其是口服制剂市场,依然呈现多、小、散、乱局面,部分品种有二、三百家企业生产,中小企业产能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抗生素企业应该更新经营理念,转盲目扩张的“绿地投资”为“绿色投资”,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升级,增强市场竞争的生命力。

  此外,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需要引导和规范,尤其是在农村市场。而居临床用药额首位的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和需求结构的变化,更应引起药企的关注,并积极采取措施、理性引导消费。特别要注意的是,严格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临床推广和规范应用,保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比例,控制头孢类新型抗生素的过度应用。

  3、营销革新

  抗生素作为一种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处方药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在整个市场疲于价格竞争的时候,真正理性的企业应该勇于革新,适时调整产品经营与销售策略,下大力气开发新产品、培育新市场。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抗生素品种,价值营销、品牌营销、服务营销永远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关注临床合理用药趋势和市场可持续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复方耐酶抗生素是近几年市场开发的热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杨进波博士研究指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仅是恢复而不能增强抗生素抗菌活性。据查,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上市的复方抗生素组方并不多,仅有6种,而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显示的申报组方除国外的6种外又新增了14种。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复方抗生素临床应用往往会诱导严重耐药和新耐药现象,必须权衡利弊、慎重选用。

  从市场需求理论分析,抗生素市场主要属于非弹性竞争市场,价格并不是决定需求的惟一关键因素,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居民的消费水平、社会的发展状况、药品质量安全有效性等等均对市场需求有较大影响;从市场竞争关系分析,抗生素已成为“两高一低”——高风险、高投入、低效益的行业。因此,对于抗生素这一特殊的市场,一方面政府将加强宏观政策的调控,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企业市场行为的自律约束也显得尤为重要。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