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试点地区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将开始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度,与之相应的省级统一招标步入倒计时,此次,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降价已成定局。在这其中,中药饮片、中成药中独家品种的降价幅度较小,可能为5%-10%,而非独家的中成药特别是老药普药类的化学制剂的降价空间较大,因品种及招标竞争而异,可能的幅度为10%-20%,甚至会更大。两者之间的降价差异将渠道商们的注意力引向同一个方向———争抢中成药中独家品种的代理销售权。
据清华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数据,2010年,全国有7000亿药品消费总量,其中以30%份额为基本药物计算,全国基本药物市场容量在2100亿元左右,其中医疗机构占其中超过80%,约为1680亿元。 众多药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生产商们都在算一笔账,就是进入目录后的量与价相乘能比此前高多少? “唯价格论”或让大企业最伤 在采访中,康恩贝、丽珠药业、广州中一药业、双鹤药业、天士力、云南白药等多家药品被纳入目录的企业表示,进入目录将对公司产品的销量提升有很大提振作用。 但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担忧,对于那些非独家品种的生产企业,越是定位高端的医药企业,如果最终招标给出的药品价格过低,生产企业经成本利润核算后难以接受,则不排除将放弃参与投标,导致生产企业对这部分“送上门”的基层市场意兴阑珊。 医药物流专家张凌辉说,我国同一种药品有多个生产厂家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有的品牌药已经具有很高的市场认可度,但是也有不少小品牌仍然分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最典型的如六味地黄丸,虽然全国知名度最高的要数北京同仁堂和河南张仲景的产品,但是全国同样生产六味地黄丸的企业不少于800家。同理,只要不解决同品种多厂家的现象,本次和未来进入基本药品目录的品种越多,将来参与招标的厂家就会呈倍数的递增。 据媒体报道,石药集团相关区域负责人说,在单纯低价竞争中,吃亏的是大企业。比如,此次进入基本目录的青霉素,在这一通用名下全国就有30多家大小不同的企业,小企业一般买现成的青霉素原粉进行分装,而大企业则是从粮食中提取青霉素原粉,然后再进行分装,工艺流程链条长,投入人力和物力很大。 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邝翠仪说,在基本药物的统一采购和招标上,要特别注意兼顾药品价格和药品质量两方面问题。 她举了一个基本常用药物的例子:维C银翘片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同样是36粒装,外地某厂报价5角钱一瓶,而广州某知名药厂的报价是1元1角,“但是5角钱生产出来的药减少与质量有关的成本,我们临床不敢推荐给病人使用。” 欲靠销量增长挽回损失 方正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薛娜说,中药饮片、中成药中独家品种的降价幅度较小,可能为5%-10%,而其中非独家的中成药特别是老药普药类的化学制剂的降价空间较大,因品种及招标竞争而异,可能幅度为10%-20%,甚至更大。 “从这点来看,中药饮片、独家品种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受益程度较大,此类产品在量增而价不大减的情况下,拉动企业业绩增长。”薛娜分析道。 记者初步统计,在纳入基本药物目录102种中成药中,除了中药独家品种27个,涵盖生产企业26家外,还有中药独家剂型品种22个,涵盖生产企业22家;仅两家生产的中药品种15个,涵盖生产厂家27家。 “能进入目录肯定是利好,这是最基本的入场券,不能进入的则意味着可能失去这个市场。”广州中一药业董事长、总经理吴长海分析,“上市28年来,消渴丸目前年销售额逾6亿元,占整个糖尿病口服中成药及中西医结合药品市场的销售份额78%以上。” 广州某中药公司西南片区负责人方明(化名)说,因为西南地区部分省份将在10月份开始省级招标,整个9月将会非常忙碌。“已经入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独家品种,接下来的后续工作还有很多,如何拿到较高的招标价格?如何布局基层市场?……” 而对于迫在眉睫的药价下降之大势,可谓是上有政策,下头不得不出对策。方明在上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降低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不可小觑,目前,生产企业都在集思广益,我们正在商定两种方案:一是推出多规格产品,降低规格产品价格下调以应对政策,另一种方案则是先降价后再伺机回调。” 商业公司争夺独家配送权 来自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近日出炉的2008年医药商业百强榜显示,2008年,商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前三强国药集团、上海医药、九州通合计销售达到944亿元,市场份额达到20.1%,同比提高0.86个百分点。平安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李珊珊说,基本药物配送对商业来说,规模很重要。只要过了一定的量,后面都是净利润。现在主要不确定因素是配送政策,即便如此,大商业受益的概率依然较高。 “近期每天都接到至少十个以上配送商的电话,云南省10月份开始省级招标,不仅是生产企业厉兵秣马备战,商业物流公司更是枕戈待旦。在零差价政策下,商业物流环节能赚取的只有国家的补贴和厂家的返点,如果能拿到价格更高的独家品种的配送权,获利自然更多。”方明说。 丽珠集团总裁陶德胜说,要想完成各个细分市场的精准配送,大商业或自建网络,或并购合资,而小商业则选择了与大型商业物流公司结成联盟“抱团取暖”。 在医药商业领域摸爬滚打十数年的沙亮(化名)是一家中型商业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已和某北方大型物流公司达成协议,负责北方公司触角未能及的珠三角二三线城市。除了配送合作公司产品,沙亮所在的公司还在争取广州某中药公司的独家品种配送权。 “因为只有拿到更多的好品牌和独家品种的药物配送权,才能最大化地获取利润,促进公司的物流能力持续扩张。”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