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长期同疾病斗争的经验中总结的结晶,它在蒙古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几千年来,蒙医药在防病、治病、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蒙医药是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中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多年来,自治区蒙医药以安全、质优、有效、价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多年以前,草原上绝大多数农村牧区的群众都是由马背医院的医生来问诊看病的。从早期的马背医院发展到现在的现代化蒙医综合医院,蒙医药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
内蒙古中蒙医医院知名蒙医杭盖巴特尔向记者讲述了马背医院的由来:历史上,蒙古族群众长期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蒙医药学,同时造就了蒙医药的特殊性,一个人就是一所马背医院。医生把200多种药材磨成粉末,分装成小袋驮在马背上,为牧民看病。经过时代的发展,当年的马背医院逐渐被嘎查村卫生室或者是乡镇卫生院取代。在人口相对集中的盟市、旗县,发展成为蒙医综合医院。 据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自治区就把分散行医的蒙医组织起来,为他们建立了门诊部、联合诊所等民间医疗机构。在首府呼和浩特相继成立了中蒙医研究所和中蒙医医院,部分盟市、旗县和蒙古族聚居的旗县也成立了蒙医研究所和蒙医医院,调配了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且有名望的老蒙医,开展医疗和研究工作。1978年至1979年,自治区恢复并新建18所蒙中医医院,缓解了群众求治蒙中医药的困难。 目前,全区旗县级以上蒙中医机构从2003年的86所发展到现在的109所。以牧业为主的旗县综合医院都设有蒙医科;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数设置了蒙医科(室)和蒙药房;嘎查(村)卫生室也配备了蒙医药人员。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院开工建设,它建成后不仅要为全区各族人民群众进行蒙医药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还将成为全国蒙医药工作的领头单位。 政策扶持加快发展步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由于缺乏政策支持,使自治区蒙医中医事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各盟市、旗县对蒙医中医事业的投入参差不齐,投入高的经费达到人员工资的90%,投入低的只占人员工资的5%,导致个别医院为了生存、追求经济效益,出现盲目从事和扩大西医、缩减和削弱蒙医事业的现象。另外,一些地区对蒙医药的认识不足,主张限制和缩小规模,甚至取消蒙医。 成立于1977年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蒙医医院是一所二级乙等蒙医医院,全院30名职工的工资从2007年起由财政100%补贴。该院院长孟克那顺对记者说,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蒙中医院的发展将要步入快车道。孟克那顺说,2007年以前,全院职工的工资财政上补贴80%~85%,剩下的主要靠医院的收入解决,门诊患者看病的数量多,医生的工资就高一点,相反则低。 孟克那顺告诉记者,现在他不用担心职工吃不饱饭了,他目前正在研究传统蒙药的发掘和保护。近年来,随着门诊患者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汉族患者也选择了蒙医看病。 据自治区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扶持蒙中医药事业发展,2006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同时,为切实解决制约蒙医药事业的问题,自治区政府从经费投入上实现了大跨跃。从2007年开始,自治区本级蒙医中医专项经费列入预算,从过去的1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 形成人才培养机制 “蒙医药的传承离不开医学教育”。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杨成旺一语道破了人才在蒙医药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自治区蒙中医博士、硕士和本科的规范教育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据介绍,长期以来,自治区大多数蒙中医医院都存在条件差、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2006年前,自治区每年只能培养百余名蒙医药毕业生,就业率只有40%左右。记者从内蒙古医学院了解到,随着蒙中医事业发展条件的改善和扶持政策的落实,自治区蒙中医招生情况明显好转。内蒙古医学院新闻中心主任王进文说:“近年来,蒙中医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越来越好,特别是蒙医专业的人才很受欢迎。”和前些年相比,蒙中医专业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各盟市、旗县级医院就业,有一部分选择了报考研究生。 据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杨成旺介绍,目前,自治区蒙中医教育体系以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院、中医学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等高等教育及呼伦贝尔蒙医学校、兴安盟残疾人蒙医学校和各盟市卫校等中等教育为先导,以蒙中医临床教育和在职培训为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30年来,这些院校为全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蒙中医药人才。目前,全区蒙中医药人员已经达到15296人,其中有蒙医药人员5143人。蒙医药受欢迎 近年来,随着各级蒙中医医院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才的加强,医院门诊患者数量增加,床位使用率显著提高。 内蒙古中蒙医医院蒙医血液肿瘤科是该院的蒙医特色专科之一,该科主任杭盖巴特尔擅长用蒙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记者了解到,杭盖巴特尔一天接诊百余名患者,其中有90%的患者是慕名而来的。 杭盖巴特尔说,其实每一个蒙医大夫都是一个全科大夫,因为蒙医按照“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药方和技术。 蒙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其独特优势。长期以来,蒙医药作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在上世纪70年代,自治区的蒙中医用“一根针、一把草”解决广大群众的就医用药问题,因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誉。如今,蒙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完全符合现行“低水平、广覆盖”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因此,自治区要把符合条件的蒙医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并适当提高蒙医药报销比例。 国际交流吸引世界各地患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蒙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蒙医药学逐渐走向世界。很多国家邀请蒙医进行援外医疗,还有些国外友好人士前来就医。近年来,自治区把蒙医药作为自治区医药卫生事业对外交流的突破点,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互派专家学者讲学、考察和开展医疗服务,提高了蒙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其中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先后多次派出蒙医专家赴蒙古国为该国人民诊治疾病,该医院因此获得蒙古国“境外唯一信得过医院”称号。1989年到2002年,杭盖巴特尔多次被派到蒙古国进行讲学和义诊。他告诉记者,仅内蒙古中蒙医医院蒙医血液肿瘤科一年就能接诊2000多例国外患者,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蒙古国等世界各地的患者。2002年,他被蒙古国评为“消费者最信得过大夫”。 据自治区卫生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每年有5~6万名蒙古国公民到自治区就医,其中有1.5万人(次)寻求蒙医药服务,很多蒙古国医师还前来进修学习蒙医药。 提升蒙医药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杨成旺说:“发展民族医药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医疗和学术问题,而且事关尊重民族感情、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的大局。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重点扶持民族医药和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机遇,切实加强蒙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高蒙医药的服务能力,提升蒙医药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国以来,自治区组织开展了蒙中医药传统知识系统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共整理蒙医药古籍文献90余部,整理蒙医药特色疗法30余种,对27门《蒙医药高等教育教材》和《蒙医病历书写规范》进行了修订。尽管如此,蒙医药文化因抢救力度不够,仍存在着名医逐减、名方流失、名药遗失、事业后继乏人、民族医药继承缺失等问题。我们要把抢救和保护蒙医药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加大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力度,保护和利用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据介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蒙医药学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只有建立蒙医药标准化体系,规范蒙医药理论体系和评价标准,才能科学地推进蒙医药现代化进程。(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