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北方药材开发计划,建设北方药材种植基地,以北方药材种植基地联系千家万户农民,既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又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农业经济。这是黑龙江发展医药经济的重要思路。对此,有关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黑龙江目前已具备了北药开发的条件,市场前景广阔。
开发基础扎实
黑龙江医药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不错的产业基础,为北药开发提供了基础保障。
1.发展北药必需的资源优势、地理环境、农业生产基础优势。据统计,黑龙江有中药材物种856种,其中植物类818种,动物类34种,矿物类及其它类4种,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系张广才岭地区。中药材种植、养殖品种达40多种,主要产品有人参、龙胆、防风、黄柏、刺五加、五味子、黄芪、西洋参、满山红等。目前黑龙江有药材保护区36处,保护面积5.9万亩,市场收购总量在1万吨左右。全国42个国家一、二、三类重点保护动植物中药材,其中有近1/3的品种资源在该省,野生北药资源十分丰富。
2.具有一定的医药产业基础和一批规模效益可带动实施本项目的医药龙头企业。在中成药生产方面,黑龙江现有中药生产企业56家,哈尔滨市有33家,有14个生产剂型,可生产800多个品种;已形成了以黄芪、刺五加、丹参、满山红、熊胆、苦参为主要原料的抗炎、抗毒、抗衰老等七大系列产品。在化学制药生产方面,黑龙江现有药厂76家,大部分在哈尔滨市,已经形成抗生素生产和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
近几年来,在哈药集团带动下,黑龙江省医药工业呈逐年壮大趋势,社会资本纷纷投入该省兴办药厂,目前该省已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利民医药园区和开发区医药园区为侧翼的“品”字阵容。
3.开发北药的综合人才优势。黑龙江作为全国医药工业基地之一,积累了一定科研基础,从事医药研究的单位有34家。自1995年以来,共向国家申报临床新药221个品种,其中中药44个;在申请生产的新药148个品种中,有中药72个品种获国家批准生产,新药数年递增率为33.1%。多年来,黑龙江已集聚了大批从事北药开发的人才,其专业分布面广,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人才优势。
4.宏观发展环境良好。北药开发是黑龙江发展经济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多年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北药发展的政策,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医药产业,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随着国家重点支持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贯彻落实,北药及其相关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必将迎来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5.北药种植初具规模。农民种植北药药材的积极性高,相当一部分地区已形成北药药材种植、采集、加工、收购等产业链条,从事种植产业的农民初步走上小康路,具有强大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黑龙江部分县(市)已建立了北药协会和北药中介组织机构,组织更多的农民投身到北药药材种植开发工作中去,具备良好的产业开发基础。
6.良好的市场形象和竞争优势。黑龙江医药企业通过加大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通过GMP认证,加强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产品,如哈药集团的严迪、葡萄糖酸钙、双黄连系列产品等,其单品种产值分别达6.7亿元、6亿元和1.8亿元,表现出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和产品竞争的优势地位。
瓶颈亟待突破
尽管黑龙江北药开发的产业基础不错,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首先,需要解决基地与龙头企业割据的局面,实现北药药材种植与医药工业生产一体化运作,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目前,在不具备与优势医药企业产业化紧密联系的条件下,各地区、各部门争相投资开辟药林种植区域,如扩大刺五加、五味子等人工营育面积,造成医药原料销售的竞争。
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优势不明显。黑龙江省制药企业现有主打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后劲不足。有的优势产品如双黄连过多过滥,没有形成集中优势,而生物制药、中成药、保健品等发展缓慢,具有发展前景的中成药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没有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第三,北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产业化进程缓慢。自建国以来,黑龙江作为国家化学医药工业基地,医药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并不平衡,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进展相对缓慢,地方特色医药经济没有形成。在中药企业中,大企业没有做大,小企业没有做精,现有中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产品趋同现象严重。
为此,专家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机制转换;二是要全面提升医药产业对外开放层次,借助产业引进加快医药产业发展;三是要加快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医药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四是要搞好产学研结合,加快构建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五是合理开发利用药材资源,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