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4月7日讯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占堆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藏医药是中国最为完整、最有影响的民族医药之一。如今,在雪域高原上传承了2000多年的藏医药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期。 祖传三代从医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占堆说,藏医药起源于西藏,是藏族人民在高海拔、空气 稀薄、缺氧的自然环境中,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博采祖国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逐步积累、完善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 “但是,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藏医药的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占堆说,旧西藏,作为藏医药的发祥地,西藏仅有三所规模极小的官办藏医药机构,没有一张病床,从业人员不足百名,其中拉萨的两所藏医机构每天接诊人数仅二三十人,民间藏医数量十分有限。就藏药产业而言,改革开放前,只有自治区藏医院制剂室一家藏药生产部门,其年产量只有35.7吨,藏药生产技术人员不足50人。 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藏医药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了藏医药机构,大力培养藏医药人才,加强藏医药的科研。 从旧西藏拉萨的两所医疗机构“门孜康”和“药王山利众医学院”化身而来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藏药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学科较为齐全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年门诊量26万人次,年住院3400余人次。 与此同时,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藏各地藏医院也相继成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西藏县一级藏医院或县藏医科陆续建立。 “传统的藏医药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得到了发扬光大。”占堆说,几十年来,政府加大了藏医药科研的投入,先后拨款1000多万元用于藏医药科研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并配备了相应的科研专职人才。藏医药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先后研制国家级创新药物5个品种,获得了国家新药生产批件,并已由区内藏药生产企业生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专门的藏医教育机构,1989年西藏正式建立了西藏藏医学院。截至目前,学院为全国培养了1200名藏医药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在校生总数1194人,已有54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生毕业。 今年63岁的占堆从医近50载,有丰富的临床和管理经验,是中国西藏藏医药学会会长,著名藏医药专家。 他告诉记者,包括他自己家里已是三代从医了,医术虽是祖传,但以他今天在医药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祖宗们不敢想象的,藏医药今天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 据了解,目前藏医药已作为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科研开发为依托、传统产品和新产品为支撑、资源保护利用为基础的藏药产品群体,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07年,西藏藏药产值达到6.6亿元,销售收入4.5亿元,上缴税费0.56亿元。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