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全国传承创新中医药高层论坛”于2007年10月27日在重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300余人出席了大会。这是一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中医药行业斗志,奋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会。著名中医学家干祖望教授为大会题词:“铁拳回击,奋发自强”;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致信大会认为:“‘告别中医’之闹剧已成民族虚无主义者的回光返照,振兴中医永远是我们光荣的任务”。
论坛特邀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陈贵廷作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奋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特别演讲,着重对一年来的中医药重大政策性新闻事件进行了回顾。他说,在党的十七大通过的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中,把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写入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又一次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当前中医药行业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排除干扰,坚定信心,奋发自强,开拓进取,聚精会神地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一心一意地把中医药事业发展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论坛发言中,专家们列举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对社会上极少数人“否定中医”、“废医验药”等谬论进行了猛烈抨击。重庆医科大学一附院著名中医专家马有度教授认为,中医药学是智慧之学、灵验之术、文化之花;发展繁荣中医药一定要认识到位、感情到位、举措到位;要坚持千方百计提高临床疗效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学术水平是硬道理,千方百计提高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是硬道理;中医药学应与时俱进,在继承基础上大力创新;中医药教育要把培养坚信中医、热爱中医、献身中医的优秀人才和治病高手作为第一要务,培养和造就百万坚定、坚信、坚硬的创新型“铁杆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陈涤平教授认为,中医思维是办好中医教育的前提,中医药高等院校要改革创新当前的教育模式,高度重视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把用中医思维培养精通中医药的“铁杆”杏林学子作为首要任务。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辑助理兼总编室主任毛嘉陵认为,反中医人士炮制的所谓“科学标准”极具欺骗性,其依据西方个别哲学家按西方自然科学的知识特征做出的一些定义或标准,来不恰当地评价中医药,这本身就“不科学”。中医药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代表性的东方智慧和知识体系,因此不能完全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世界科学多元化发展将是人类认识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重庆市卫生局党组书记陈卫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医学在西医尚未传入中国之前的漫长岁月中,一直保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如今已广泛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抓住机遇、传承创新,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关键。中医药界应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奋发自强,争取在一些重大诊疗技术和学术方面有所突破,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重庆市政协、市卫生局、市科协、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领导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本次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180余篇,马有度等7位专家的论文获一等奖。这次论坛由重庆市医药商会、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主办,太极集团、陪都药业、武陵山制药厂协办。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