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深入广泛而富有成效的探讨,中欧中医药大会今天(28日)闭幕。与会各方代表就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确定科技合作重点等达成多项共识。会议认为,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西方医学的有机结合,必将为人类应对重大疾病的挑战提供新的途径。中欧的医学界和企业界应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进程。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尚勇、意大利卫生部副部长SerafinoZucchelli出席了闭幕式并讲话。
各国与会代表共同达成四点共识。第一,中医药这一发源于中华民族的人类文明成就,以东方哲学的整体论、系统论和辩证法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的系统生物医学,是具有独特优势的生命科学认知体系和疾病诊治体系。它与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西方西学的有机结合,将在医学上取得新的突破,为人类应对重大疾病的挑战提供了的途径,展现了新的希望。 第二,中医药服务于世界,必须以更大的创新发展为基础。以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多边、双边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世界的科学家、医学家、企业家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有力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进程。 第三,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是合作的重要保证。不断丰富合作形式,如设立合作研究开发基金、建立双边或多边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合理分享,将有力地促进双方产学研之间的创新联系,促进人才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创新的成果。 第四,中欧中医药合作有很大的互补性,有良好的基础,必将取得双赢成果,为国际合作作出示范。 会议确定了中欧中医药科技合作的五个重点内容。一是加强中医药科学原理和机理的合作研究。重点围绕精神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等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医治疗、预防和养生保健临床研究。二是开展中医药药理合作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药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方面进行合作。三是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规范和政策领域的合作研究。四是在双边或多边合作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促进大学、研究机构、医院、企业的合作,共建一批双边或多边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诊所等。五是共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包括中医药古典医籍和学术刊物的整理、普及等。 据悉,作为推进合作的重要步骤,今年11月底,科技部将在北京举行“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会上,将与有关国家联合发起并启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发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北京宣言》,成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际理事会筹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建立“中医药国际网络研究院”。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