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群雄逐鹿后并购谁能笑到最后
群雄逐鹿后并购谁能笑到最后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1月0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东方早报报道,由于技术、资本密集度高,利润也相对“丰厚”,医药行业吸引着各路资本争相进入。然而,2005年国内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似乎并不理想,以往高调并购别人的企业开始遭遇被并购的命运。专家表示,医药行业正在进入“后并购”的调整时期。曾先后收购数家医药集团华源如今沦为被别人收购的对象;三九现在也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面临被重组;跨国医药巨头通过并购加速了进入国内市场。在“后并购时代”,谁能笑到最后?   华源:医药航母梦破灭   2000年起,华源集团开始进军医药业;2002年,以11亿元的价格购入上药集团40%股份;2004年,再以13亿元持有北药集团40%股权。南北两大医药集团并入,令华源系资产规模由之前的150亿元,骤增至逾500亿元,一跃成为国内医药航母企业。   华源大举投资医药业,理由很简单:过去十年,我国医药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7%,远高于GDP增长率。据预测,2010年药品市场容量将达到5000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10000亿元。同时,医药行业国资改革,政府鼓励国有资本退出、股权多元化及引入增量资本,因此各方资本有机会参与地方大型国有医药企业的重组改制,直接抢占高端资源,华源构建医药航母的思路也是在收购上海医药集团之后逐渐清晰的。   但华源并购扩张的步伐似乎走得太急,高负债率使得企业命悬一线。据了解,2002年为收购上药集团,华源曾向上海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银行组成的银团专项贷款6亿元;华源的银行贷款余额常年维持在近60亿元的规模。2005年以来,因部分银行收贷,集团贷款余额缩减至约43亿元。而纳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11家核心企业,其整体银行负债逾250亿元。   根据华源去年9月的公告披露,华源集团所持有的三大嫡系上市公司———华源发展、华源股份和华源制药的全部股权在同一天被司法冻结。为此,国资委决心开始重组华源,其核心内容是国资委授权诚通集团对华源集团进行资产重组。具体方案为诚通出资25亿元,其中50%将用来对华源增资,另50%作为贷款注入华源,以缓解其资金紧张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诚通集团成立于1992年,总资产近百亿元,主营业务是现代物流。而截至2004年底,华源集团总资产567亿元,净资产146亿元,当年实现主营收入485亿元,利润16亿元。如果诚通重组华源,华源独造医药航母的梦基本破灭,而诚通不仅将上演一出典型的“蛇吞象”,可能还将借助华源进入医药行业。   研发或主导三九并购   在2005年的医药行业并购事件中,最有悬疑的是谁来重组三九集团。目前浮出水面的3家企业向国资委提交了重组方案,但尚无一方得到批复。   业内有消息称,上实集团、新加坡淡马锡集团以及上海复星集团都已向国资委就三九集团重组提交了各自的方案。对此,虽然三九集团方面一如既往地以沉默态度对待外界,其他三方重组的猜测对象也没有正面回应,但从目前的气势来看,正在加强研发能力并整合医药版块的上实集团似乎胜出的可能最大。   据记者了解,上实集团整合医药产业的趋势正逐渐清晰,旗下上实联合(600748)自主研发的三个新药刚刚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一类新药认可,更加强化了研发能力。上实集团董事长蔡来兴向记者表示:“集团未来10年的发展将集中在医药、地产及经贸三方面,进一步加大在国内外医药行业投资收购的力度。”他表示,借助自主知识产权,并购扩张将是上实集团的发展方向。   早在2001年8月,三九集团就爆发了首次危机,中国证监会披露三九集团占用三九医药(000999)资金高达25亿元;2003年,三九集团再陷债务危机,多达21家债权银行开始集中追讨债务并纷纷起诉,目前“三九系”整体银行债务被曝高达98亿元,面临着不得不重组的命运。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竞争重组的企业中,淡马锡的短板很明显,那就是今后对医药产业的整合能力偏弱。而上实集团日前三种药品刚刚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认可,并且高调表示要加大在医药领域的资本扩张,业内估计上实重组三九的可能性比较大。   上实联合董事总经理姚方告诉记者,目前医药行业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国内药企的主要西药产品集中于非专利药。虽然由于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立足于非专利药生产和销售的医药企业仍然有相当大的生存空间,但若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新药研发能力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共同承担新药研发的投入及风险成为推动许多大型国际医药企业并购案的主要力量。”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WTO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在医药行业的重组中,获得新药研发能力将成为其核心驱动因素。   外资加速圈地   在国内医药企业希望依靠研发能力做大做强的时候,外资医药企业开始抢夺在华市场。据记者了解,国家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以及强制GMP认证和GSP认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直接推动了医药并购交易的发展,但是2004年年底,银行加息使得贷款利率上升,收购项目的风险越来越大,为此国内医药企业的扩张非常谨慎,而外资却相对活跃。   数月前,荷兰抗生素巨头帝斯曼集团挟13亿元参股华药集团及其上市公司,并在维生素和抗感染药领域组建合资公司。这桩跨国巨头与国内龙头药企间的产业整合成就了本年度医药行业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对中方来说,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以进而引入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外方而言,这是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节省成本、风险较低的方式”。帝斯曼公司董事长兼CEO艾赋鼎于去年9月正式拜访河北省政府高层后,帝斯曼全面渗入华药的计划终于和盘抛出。根据相关协议,帝斯曼参股华药集团,华药集团则由国有独资公司改制为国有控股外商投资公司,帝斯曼参股上市公司华药股份公司,在维生素和抗感染药领域组建两个新的合资公司,帝斯曼分别拥有49%的股权。   根据银河证券分析师刘彦明的统计,华北制药曾于1998年及1999年占据医药行业流通市值的第一位,现在已经滑落至25名以外。日前,华北制药发布全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05年全年度业绩亏损。然而,在维生素和抗生素产业巨头帝斯曼眼中,拥有两块核心业务的华北制药依然是一个有潜力可挖的“香饽饽”,因为帝斯曼同样正在筹划着更大的维生素和抗生素产业集群。   据介绍,在抗生素高端产品方面,帝斯曼拥有国内企业并不具备的“绿色酶法”工艺技术,如果新的合资公司引入“绿色酶法”工艺,将有可能打破国内青霉素市场过度竞争的拉锯战状态,也将有力地打击国外高端原料供应商的国内销路。同时,由于国内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高于国外,帝斯曼进入华药后,也将加强其维生素的竞争优势。而借助华药的生产优势和销售网络,帝斯曼及华药的市场份额将得以扩大。   华药与帝斯曼最终达成合作的事实从客观上说明药企并购仍旧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今年持续收紧的药价政策,也必将导致一批中小企业“奄奄一息”,再加上国家正在推行的股权分置改革,都将为有意做大的大集团提供了低成本的并购机遇。   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总经理吴晓滨在分析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战略运筹时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并且医药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并购将成为趋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还有许多药企并购好戏可看。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