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9月17日讯 广济药业399.18万股限售股份7月30日一解禁,当日就遭到其二股东合肥市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全力抛售。这家“小非”通过集中竞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将所持有的399.18万股全部清仓抛售。套现心切可见一斑。
9月1日广济药业二股东抛售完最后一笔手头的股票,达安基因也传出股东减持的消息。
不过,在当前医药股普遍跌至低位的情况下,8月份以来,“大非”的态度较为一致,基本是锁仓或延期减持;而“小非”也基本上减持动作不大,像广济药业二股东清仓的情况较少。
另一方面,记者也注意到,自8月底证监会和交易所发布鼓励大股东增持股份新政后,已有多家公司积极响应。但截至目前,“自由增持”的队伍中尚未有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踪影。
“小非”低价还减持
从去年10月开始至今,沪综指和深成指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双双下跌了60%以上。医药股虽然抗跌性较强,医药板块也一直是被投资者相对看好的明星板块,但在极度偏弱的行情中,医药股也未能幸免。8月份,长期跑赢大盘的医药板块跌幅超过沪深300指数6%以上。医药股股价相比去年10月也出现大幅下降。
在这样的形势下,低价减持股票原本不是划算的买卖,但广济药业和达安基金的“小非”还是选择了减持。
与其减持同步的是,广济药业的股价一个多月内整体上出现下挫。有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虽说广济药业股价继续走低与大盘走势有关,但就其业绩来说,目前的股价已经处于低位。其股价前一阵的下跌与减持有关联。
“大非”惜售
不过,与上述两个“小非”行为截然相反的是,医药上市公司的“大非”大都宣布了延期减持。以亚宝药业为例,其控股股东芮城欣钰盛科技有限公司今年9月10日承诺,目前所持有的已解禁获流通权的共计13,312,500股亚宝药业股票两年内不通过二级市场转让。
另外,记者注意到,为数不少的医药上市公司“大非”承诺了高价减持。华海药业2008年8月16日解禁的限售股股东陈保华、周明华均已经承诺在获得流通权之日起3年内,不会在20元/股以下通过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票的方式在A股市场上减持本公司股票。此外,像太龙药业、S哈药也给出了高价减持承诺。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大非”和“小非”同为非流通股东,相对流通股东,均掌握更为全面的公司基本面信息,“大非”和“小非”上述明显的反差,究竟意味着什么?
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仕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大小非”如果觉得减持套现后的资本有更好的用途,或者现金流偏紧,就会减持。如觉得长期持有会有更好的回报,就不会减持。这与“大小非”是否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有关。此外,目前医药股较少遭到“大小非”抛售,表明股价太低了,多数股东不愿意减持。
“在股价低位下挫的情况下,‘大小非’减持没有什么理想的退出模式可言。银根收紧也增加了‘小非’被迫抛售医药股的可能,‘小非’需要钱就会卖。”兴业证券医药分析师王晞表示。
自由增持未现药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今年大小非8月份解禁高潮的过去,最近大股东增持概念股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允许大股东一年内自由增持上市公司2%股份,且自由增持的豁免申请由“事前申请”改为“事后申请”以来,截至9月12日,两市已有14家公司大股东增持。不过,早先多个表示有继续增持意愿的医药上市公司大股东,尚未加入到自由增持的队伍中。
“一般内部管理者是否有信心增持,对股市有很大的信心提振作用。在国外,专门有人追踪内部人持股的变化来把握机会。”美国曼哈顿资本集团执行董事王进说。
有分析指出,在目前股价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医药上市公司的“大非”对自己企业的价值和成长性认识比较清晰,不论从护盘的角度还是长期产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接下来都会有人增持。而张仕元最后向记者表示,判言股票价格的高低应该根据公司和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大股东在保证控股的情况下,依照“高抛低吸”的思路,完全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马建忠)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