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该计划由国家地理学会及电脑公司IBM联合策划,早于2005年已开始,中国、俄罗斯、印度、法国、英国及澳洲的科学家亦有协助,先前已借着研究人类从母亲身上遗传的“粒线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发现现代人类均为20万年前非洲的“粒线体夏娃”的后代,在6万年前,人类才开始从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
由于科学家对“粒线体夏娃”及该次迁移的关系了解仍相当浅薄,“基因地理计划”小组便研究了15万年前至9万年前期间,在南非出现的科伊人及桑人的mtDNA,确认出人类曾分散成小族群,至石器时代才重新聚集令人口增加,再繁衍各地。
“基因地理计划”小组估计,在13.5万年前至9万年前期间,东非经历连串严重干旱,令人类几乎绝种,一度跌至2000人,后来他们分散成小族群,并独立发展,至石器时代,人口才开始回升。
探索新知·什么是“基因地理计划”小组?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已在遗传学上完全证实了现代人类的非洲起源,但是人类具体的迁徙路线和经历尚不清楚,本项目的缘起正是想了解人类走出非洲随后的精细迁移路线。
基因地理计划是一项在探索新的关于人类历史迁移知识的基础上,绘制人类的迁移路线图,并回答多年来围绕人类遗传多样性一系列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本项目由国家自然地理和IBM公司于2005年4月合作发起,并由杰出的群体遗传学家Spencer Wells博士领导,计划历时5年、通过收集全球10万份DNA样品及相关研究,从而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了解我们的祖先通过哪些迁移路线最终定居在目前居住的地方。同时将对参与计划的当地所开展的教育和文化保护计划提供支持。
当然,这个小组是一个全球性的合作组织,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样本采集协调工作,及负责分析测试等研究工作。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