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市民购买保健品时都是凭感觉,没有咨询医生。
春节刚过,看着家中角落里堆成小山似的各类营养品、保健品,周女士不禁皱起了眉头。“都是亲戚朋友过年期间送的,有维生素礼盒、有燕窝虫草口服液、还有瓶瓶罐罐的蛋白粉、营养素……”周女士无奈地表示,如今大家讲究健康,过年送礼都不再送烟酒,改送保健品了。“可这些保健品品种这么多,成分这么复杂,我们一家子根本搞不清楚到底需不需要吃,怎么吃,吃多了会不会有副作用?”
确实,吃保健品已成为当下不少城市人每天的“必备节目”。许多人都有吃保健品的习惯。而有的市民甚至抱着“人人都在吃,自己不吃好像亏了”的盲目心态,不管是否适合,买来几种最多人吃的保健品乱吃一气。
然而,在服用保健品前能咨询一下医生的人却寥寥无几。
对此,营养科专家表示,保健品不是药,如果想通过保健品改善某些身体症状,甚至治疗某些疾病,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完全可以在日常食物中获得,只要饮食均衡,完全无需进食任何保健品。服用保健品应遵循“在日常饮食的基础上,缺啥补啥”的原则,否则有可能因为超量而产生副作用。
日前,笔者对广州市内10个小康家庭做了一次小调查,结果发现其中8个家庭每天消耗保健品在5种以上。而在这些家庭消耗的保健品中,钙片和维生素最普遍,几乎每家都在吃。其次是深海鱼油、螺旋藻、卵磷脂、维生素E、纤维素、蛋白粉……种类之齐全堪比药店。其中,钙片、蛋白粉最受有青少年的家庭欢迎,而有老年人的家庭则多数选择螺旋藻、深海鱼油,卵磷脂;此外,维生素E、蜂胶、月见草油胶囊则普遍受到女性的青睐。
而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25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23.52%;到2010年,我国保健品人均消费可达100元,保健品市场的消费总额将达到1300亿元。由此可见,保健品已在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