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创辉VS美联:地产中介歧路
创辉VS美联:地产中介歧路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02月1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创辉租售还在继续瘦身。   危机发生后,在瘦身战略的指引下,先前已经在华东、华南、华西大幅瘦身的创辉租售,仍然在继续瘦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别地产中介却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上向外扩张。   1月16日,来自香港的物业代理上市公司——美联物业北京公司总行搬进新东安写字楼,同时宣布正式进军北京市场。   同样的忙忙碌碌,同样的北上南下,创辉租售林凤辉是为了去北京与风投谈判拿到救命钱,而美联吹响的是北上扩张的号角。   扩张时机   1月26日,美联地产高调在北京宣布了进军北京的经营计划,与此同时,同样在北京市场打拼的中大恒基和信一天因交易量萎缩已经关掉了部分门店,更为严重的是,在此之前,地处深圳的两家中介,中天老板携款潜逃,创辉租售因经营不善导致门店大幅关闭,这一切都为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交易量也因此严重下滑,美联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进军北京市场?   美联集团执行董事兼中国部行政总裁郭应龙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行情确实很差,但这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此时进入,开店面、请员工会省好多钱。”   在郭应龙看来,短期内有影响是肯定的,但是长期看,这个市场是好的,而美联也正是看中了长远的利益。   郭应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北京租一间店面,租金要2万到2.5万元左右,现在差不多1.2万元到1.5万元就够了,顶手费都不用,而且户主也都不再要求年付,很多条件都宽松了很多。   在郭应龙看来,店面租金跌达30%的行情对美联是个好机会,另外,在人员方面,此时行情不好,在人才的寻觅上也比以前好很多。   其实,北京市场一直是美联物业觊觎的,在2006年行情飞涨的时候,美联集团内部曾就进军北京市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但苦于当时北京市场很热,进入成本要很高,于是放弃。但是美联一直没有放弃对北京市场的关注,就在2007年9月,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之时,美联集团内部经过多次开会研究,认为此时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可以进入。   从9月开始,美联派出的考察小组就开始在北京四处寻找店面。郭应龙说,此时已经有些当地中介挂出了转让的牌子,也与多家欲转让店面的中介进行了洽谈,在考察完朝阳、海淀、宣武、崇文、丰台和亦庄等多个区域后,美联同时在几个区域果断地拿下店铺。到目前为止,3个多月的时间,已在北京开出26家店铺,并且还在继续寻找合适门店。   在郭应龙看来,对北京市场的开拓是美联的谨慎之举,是布局全国市场的重中之重。   规模不是竞争力   集团斥资百万美元砸向北京市场,郭应龙希望,即使不能像炸弹一样在北京市场立竿见影,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北京市场认识并接受美联这个品牌。在电话里,记者能明显感觉到郭应龙掩饰不住的那份欣喜和憧憬。   其实,这种感觉创辉老板林凤辉也曾有过,而且不止一次,在创辉立志打向全国,并向全国各地疯狂扩张的2006、2007年,林凤辉也曾豪情满怀地对员工大声寄语未来,但是现在,林凤辉危机缠身,正奔走各地,融资,谈判,安抚客户,政府公关,盘活资产,力求一手养大的创辉能挺过这一关。   美联在市场看淡的情况下扩张,而创辉也是在市场走下坡路的时候疯狂地扩张,同样的举措,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战略思想,支撑战略背后的长期形成的战略体系也不尽相同。   外界都认为,2007年下半年对华东市场的耗资巨大的疯狂扩张是创辉危机发生的隐患,其实这最多只能算是个导火索。关键问题在于,在林凤辉心里,他一直认为,先上规模,后提高交易量是中介发展取胜的法宝,于是外界看到的是创辉疯狂不计成本的开店,到最后,无法控制局面,问题全面爆发。   中原地产深港研究中心总监张伟说:“其实这条路我们早期都走过,但是后面撞了墙,受了启发我们就改变思路了。”   张伟认为,创辉最大的问题是经营模式的问题,是林凤辉主导的规模化发展思路让创辉走入了错误的道路。   林凤辉一直在讲规模,在创辉出事前,世联地产执行董事张艾艾曾多次被邀与林凤辉同做演讲嘉宾,张艾艾告诉记者:“在林凤辉的讲话主题中,规模是林凤辉比较推崇的发展思路。”   而且这种思路也一度引得同行“羡慕不已”,张伟说:“在创辉扩张最为厉害的2006年,确实抢走了中原的一些业务,中原内部也就扩张的时机和规模论产生了很多犹豫,是不是也该像创辉那样去扩张?是不是这样真的能闯出一条路?”。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