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医药行业的五大暴利产品
医药行业的五大暴利产品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1月0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1、癌症产品 实际上,癌症市场看似偏门,不被人注意,其实真正是个惊天富矿。中华灵芝宝的一个疗程就是8000元,卖给1000个病人就是800万,而成本是多少业内人都应该知道。当前我国卫生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现有癌症患者450万人以上,现年新诊癌症患者数约180万人,而且肿瘤患者的数量每年呈较大幅度递增的趋势。癌症治疗涉及人的生死问题,需求自然强烈,市场容量巨大。 癌症产品高价,符合“抗癌特效药”的形象定位,符合癌症患者与其亲人家属的心理属性与价值取向: 1)“希望安慰,希望奇迹产生”的心理,恐惧、悲伤、失望、迷惑、不甘心却又孤独无助,是每一个有癌症病人的家庭都要经历的。 2)“内疚、负罪”的心理,这在患者的家属中表现得尤其充分。亲人得了癌症,有多少人还会吝惜金钱的付出?在这时,告诉你有一支特效药,可以延长你亲人的生命,至少可以减轻他的痛苦,只要有条件,有多少人又会拒绝?因为拒绝的机会成本实在太大了!很可能就是癌症病人家属一生的内疚与复罪感,这里的机会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支药的代价。 2、增高类产品 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13岁至25岁的青少年所占比例为27.44%,约为3.5亿。中国南方人平均身高普遍低于中国人平均身高。2000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公报透露: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和辽宁等北方地区的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在1.71米以上,而云南、广西、贵州、海南等南方地区成年男性的相应值在1.68米。如果假设3.5亿的青少年有10%需要进行增高,那么购买人群将是3500万。假设产品的价格定为400元/疗程,三个疗程见效,每人消费1200元,预测整个市场容量为420亿。 虽然这个数字只是一种理论值,但市场需求量之大还是令人咋舌不已。目前,中国增高保健品市场销售额已经在3亿元左右。 哦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增高类产品(增高保健品、增高鞋、增高器械等)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增高保健品行业也逐步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并已发展成一个利润较为可观的行业。在我国,生产增高产品的厂家大大小小上千家,但在这么多厂家中,并非所有产品都能从中赚取可观的利润。自增高鞋在几年前成功上市以来,曾风靡一时,遗憾的是由于产品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显著效果,增高鞋在风光过几年后就走向衰落。随后众多增高保健品品牌迅速跟进并演绎着市场风云,在市场上热热闹闹延续至今。 一般说来,卫生部的批文上功能为“促进生长发育”,卫生部批准的22项功能中并未涉及到“增高”概念,要做增高,只有打擦边球,这是一个尚未培育成熟的市场,也是中国保健品所剩不多的一块“肥肉”。增高保健品向来是天价,三四百一个疗程正常,五百多也有,正是如此高的利润引得各路厂商奋不顾身杀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增高保健品的功效将会越来越显著,形成市场规模效应。 3、糖尿病产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达1.3亿,我国已超过4000万人。20世纪80年代,我国糠尿 尿病发病率不足0.7%,现在上升到3.5%,增长5倍。21世纪,Ⅱ型糖尿病将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中国糖尿病患者将接近1亿。由于糖尿病具有难以治愈,需要长期治疗的特点,调节血糖类保健品将会方兴未艾。 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有不少保健品杀入糖尿病市场,到2000年左右,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众多厂家前赴后继的努力下,调节血糖保健品终于初步规模,从市场反馈看,广州、上海等地一些糖尿病类保健品已经崭露头角、表现不凡,种种迹象表明,调节血糖保健品市场已经进入收获期。 一个好的概念是建立在产品的成分功效及患者的心理上的,并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并尽最大程度地防止后者跟进。要不概念推广难、防守难,生命周期必然很短,难以做大。 很多企业在糖尿病市场历经十年,前仆后继的工作,终于完成了市场教育工作,随着市场人口不断扩大、患者发病年龄的不断下移、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糖尿病市场已经进入井喷阶段。众多品牌群雄并起的局面将马上成为现实,而二三个品牌瓜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今后两到三年内形成。 毫无疑问,调节血糖产品已经成为市场新热点,新品牌如何从众多竞品中间突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需要产品在功能、概念、述求、疗效、策划等诸多方面,全面整合优势,方能取得良好表现。 4、心脑血管类产品 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表明,在我国,心脑血管病在人口死亡中平均约占40%,总死亡人数每年在200万以上,在人口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另有数据也表明,中国现有高血脂患者约8000万,据估算调节血脂类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在100亿人民币以上。当绝大多数功能产品的市场被开发完毕时,调节血脂类产品无疑将成为极具诱惑的市场之一。 来自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02年底,在我国已批准的近3000种保健食品中,主打调节血脂功能的有1000多种,还有OTC及处方类市场降血脂类药品大约200多个,同时加上一些洋保健品,据估算大约有700个左右。这样算来,我国目前市场中大约有2000种左右调节血脂的保健产品。 当医药保健品市场经历了“包治百病”大战、补钙大战、补血大战、减肥大战、补脑大战、维生素大战、等等“战争”之后,更多的商家正在谋略“血脂大战”,虽然这一战在大众的眼前尚未浮出现,然而不少商家已经初尝个中滋味,可以说味道有点涩。不过今年的降血脂市场竞争开始变的激烈起来,史玉柱手下的新巨人推出“黄金血康”产品在无锡进行试点营销,估计很快会蔓延全国,傅山药业的张华通过“会议营销”方式运做“天曲益脂康”,还有依靠报纸广告硬打的“今脂善”。可见。降血脂市场真是一块大蛋糕,这么庞大的市场,这么多的产品,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全国性品牌,如何成功运作调节血脂类保健品,成了众多商家苦苦寻找的金钥匙。 5、肝病类产品 肝药类产品目前的市场状况: 1)市场规模 < br> A.市场庞大,2003年用于肝胆治疗的中成药销售额达18.5亿元,且每年以4.3%的速度增长,预计2004年肝胆用药市场容量有望突破20亿元。 B.我国乙肝携带者达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目前有症状的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 2)市场特征 A.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促销活动四处充斥,炒作产品营销模式亦日趋同质化。 B.药品管理法规的深入实施,严格限制了炒作产品的自由操作空间,广告宣传受限,大型活动外联吃紧。 C.虽然多数患者服药时间较长,说服难度增加,但患者有治愈的强烈的主观愿望,对新产品需求迫切,这一点决定肝药市场仍有很大的操作价值。 3)市场发展趋势 A.肝药销量持续增长,顺应国家医药经济快速增长趋势。 B.在肝病研究领域,短期内不会出现强势替代品,疗效好的产品不可能很快出现。 C.消费者日趋理性,促销活动魅力日减,零售终端日趋活跃,但营销模式仍将是竞争制胜的关键。 肝药市场炒作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不要被市场不利局面所困惑,一慢二稳三细,坚持做下去,定会有一个满意的收获。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