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析当前医药行业的品牌发展形势,帮助北京医药企业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品牌建设对策,塑造全国性的强势医药品牌。日前,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北京医药行业协会携手,联合北京华素制药、中国医药报等,以“品牌力?领导力?竞争力”为主题,在京举行“2007年北京医药企业品牌发展高峰论坛”。
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丛骆骆、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副局长常青及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社会调研中心的主要领导出席本次会议,与到场品牌专家、业内学者及京城数十家知名医药企业代表一起,共同围绕首都医药企业品牌化进程,北京医药企业品牌建设的环境、契机与对策等,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2007年,对北京乃至全国医药企业来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国家药政法规的相继出台,使医药市场趋势与消费特征急剧变化。产品“高定价、高费用”的时代一去不返,“以药养医”的处方药销售规则被迫重大调整,OTC市场竞争陷入同质化困局,新药研发越来越难,北京医药产业由此面临严峻的竞争挑战和行业的重新洗牌,中国中小型药企必将面临建立自己品牌的局面。
对此,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副局长常青在会上指出:加速首都医药行业的品牌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北京医药企业严格自律,规范医药行业竞争和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北京医药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从行业角度推进品牌建设,可以为首都培养一大批优秀、强势的医药品牌,实现产业资源整合优化的同时,有力地增强首都医药企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更名而在近期倍受业内、媒体关注的“华素制药”(原四环医药),在会上首次就其更名始末和品牌战略思考进行全面告知,其具有行业借鉴性的案例分享,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在主题为“从华素更名谈医药企业的品牌突围”的发言中,华素制药总经理裴丽深度剖析了“老四环”在新形势下快速发展的内外环境,并对企业如何以更名为契机,果断启动品牌战略的思考与实践做了全面、系统的展示。她强调指出:“华素制药的‘更名’不仅仅是应对新形势、新竞争的积极对策,也是企业基于自身发展的品牌战略需要。对于身处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的医药企业,以品牌破局,实现快速发展和全国突围是势在必行的一步。”
对于“医药企业如何推动品牌建设”等行业热点问题,裴丽的代表性发言引起在场企业的高度共鸣。她指出,建设品牌的第一步,就是要率先确立符合企业发展和品牌深化的根基。于华素制药来说,这个根基就是品质、技术和管理。确立了根基,接下来,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将品牌做大,做强。如同做技术和质量一样,品牌的建设要从企业每个角落、市场的每个角落做起,不是一个品牌经理和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技术、质量、工程、营销的全面参与。
此外,来自全球著名咨询企业的品牌专家、媒体代表和“同仁堂”等京城老字号药企分别就“北京医药品牌的发展趋势”、“专业媒体看医药品牌发展”、“老字号的品牌创新发展”等课题做了深度阐释和分享。由广告业、咨询业、经济调研中心四位专家组成的“点评嘉宾团”在现场对企业提出的代表性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此次2007年北京医药企业品牌发展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北京医药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权威意见参考和实战、经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见证了华素制药、同仁堂为首的北京新老医药品牌的成长和蜕变。这无疑为了北京医药产业实现品牌化创新与发展开创了新的契机。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