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对使用公众人物和专家名义进行药品广告宣传的做法,药监局正与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治理,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彻底取缔。”前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这样表达对取缔公众人物代言药品广告的坚决态度。吴仪最近在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要叫停名人代言药品广告。
借用公众人物代言药品广告是药品生产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方法。从名人代言的药品广告来看,这些名人在广告中所扮演的角色,绝大多数是“以身说药”来证明药品的疗效。很多名人甚至在没有亲自体验的情况下就“虚假代言”。由于药品是特殊商品,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公众人物以身说药的方式,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央视《东方时空》联合新浪网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5%的网友认为“名人代言药品广告是演戏”。广告主选择名人进行广告代言,看中的就是名人对公众的引导能力。
药品厂商十分看重名人代言带来的“快速致富”效果,大量投放以名人代言的药品广告。今年上半年的药品广告中,名人代言的药品广告花费在整个行业广告花费中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
与此同时,由于对药品疗效等方面的夸大宣传,公众人物代言药品广告一直处于争议的风口浪尖,由于代言不实广告而被消费者告上法庭的案件也不在少数。
今年8月23日举行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明确表示,要禁止和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按照CTR媒介智讯广告监测数据,今年1~6月,名人代言的药品广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广告投放的频次不断增长,5月和6月的播出频次在药品广告播出总频次中的比重都超过了17%,相当于每6条药品广告中就有1条是由名人代言的药品广告。代言药品广告的前10名名人中有半数以上代言了两个及以上的品牌,有位影视演员甚至代言了4种药品广告。
颜江瑛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的一个治理目标,就是要禁止和取缔以公众人物和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11月8日当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发布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这个管理办法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发布广告的行为进行了信用等级认定。如果广告中出现专家、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做证明,将有可能被视为严重失信。
按照这个管理办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被分为守信、失信和严重失信三个信用级别。该管理办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