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冬虫夏草出土的5-7月间,每个产冬虫夏草的地块均有成千上万的人每天像找绣花针一样,匍匐着成排成队地爬过寻找,就是细如毛发的物品也能被发现。而在东部的上海,其价格已经超过黄金。
藏族小伙阿浪“全副武装”地匍匐在草地上寻找虫草,远处是白雪皑皑的雪峰。阿浪说,他要用挖虫草挣的钱盖一间新房。而虫草从阿浪的手里到达东部发达城市的药店时,其价格已经超过黄金。
据悉,近一个月来,上海冬虫夏草普遍增值一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软黄金”。冬虫夏草王中王的身价已经飚升到了6位数,每公斤人民币30万元,折合每两价格达到了15000元。而2001年前,它的价格每公斤才16000元。
但“软黄金”背后的环境代价却使虫草正变成"毒黄金"。
价格疯涨
国内其他地区冬虫夏草的价格也在猛涨。中秋临近,合肥的陈先生打算给父母送上一份补品,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冬虫夏草的价格居然比上个月涨了近4成。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北京一些药店看到,各种品牌的虫草价格虽不等,但某些品牌的销售价格甚至高达每公斤50万元。
和虫草打了近30年交道的深圳中联大药房的黄军兴药师介绍起冬虫夏草价格的飙升仍感慨万千。黄军兴清楚地记得,1988年,四川省医药公司虫草的出货价是每公斤800元(中等货),并且这个价格持续了好几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虫草的价格有了一次大的涨幅,达到了1800~2000元每公斤。此后,价格上升越来越高,到了2005年,虫草涨到了30000~40000元/公斤。而去年底到今年初,虫草的价格更是翻着跟头往上涨。一个月涨一两万基本属于常态了。
环境遭殃
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户籍人口是17000人左右,然而,每年的4月到8月,这里的人口就会暴增7000-8000人,这些从全国各地涌入县城小镇的人们只有一个目的——采挖名贵药材冬虫夏草。 大规模疯狂挖掘的背后是沉重的环境代价。
今年6月8日至7月2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的“青藏高原濒危真菌——冬虫夏草自然资源状况”考察队,对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的冬虫夏草主要产区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触目惊心。
考察队针对近1个月的考察资料和结果,与25年前这些地区的冬虫夏草资源状况进行了对照,发现冬虫夏草资源正遭受着人为的灭顶之灾,因经济利益驱动,冬虫夏草出土的5-7月间,每个产冬虫夏草的地块均有成千上万的人每天像找绣花针一样,匍匐着成排成队地爬过寻找。同一地块每天有10多拨人如此爬过,就是细如毛发的物品也能被发现。过去对寄生虫体空瘪的冬虫夏草(因已经失去药效)是不采集的,现今,不管冬虫夏草生长在什么时期,见到就采,哪怕虫体腐烂,也一网打尽。使冬虫夏草失去了传宗接代的资源。大部分地区冬虫夏草的产量不到25年前的10%,原分布密集区40%地块已经多年未发现生长冬虫夏草。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人为采挖和活动过度,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从而殃及我国水源之脉,可能造成上亿人的水危机。
综合保护
一面对当前虫草价格疯涨,相关专家给出了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场需求。随着市民消费水平和保健要求的同步提高,目前食用虫草的人越来越多。二是气候变异。随着自然环境被破坏等因素,天然虫草将更为珍贵。三是商家炒作。近年来,市场上推出的很多新保健品都以虫草为主要原料,大肆渲染所谓的神奇功效,虫草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商家便借此囤积虫草,炒高价格后销售。
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对于虫草的保护,一方面需要更多的科普宣传,让人们了解其并非包治百病的“神药”。据专家介绍,虫草其实很普通。它是中药,它的药效只适用于肺虚、肾虚或肺肾两虚引起的各种病症。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