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迟宝荣从医41年,目前仍活跃在临床一线,这让她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真实状况。“看病贵比看病难更让老百姓不堪重负。”她举例说,一瓶200ml氟康唑出厂价只有4元,药品招标中能涨到25元,而卖到病人手中涨到了78元,一路涨价近20倍。(9月18日《中国经济时报》)
在整个医疗产业链里,有两个交易关系:一个是医院与药企之间的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发生在整个医疗产业内部;另一个是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交易,这种交易发生在医疗产业外部。两种交易关系所涉及的利益分配机制错综复杂:虽然医疗服务过程仅涉及到医院和患者两个主体,但其最终利益在医院、药企和患者三者之间分配。
药企的价值和医院的服务价值,最终须通过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来实现。这样,药企和医院在交易过程中,为各自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地走向合作共谋,而这必然损害患者利益。理论上,药企和医院之间的交易可以通过最终使用者———患者的监督和控制来加以解决。但问题是,医疗服务体系价值实现所特有的技术专用性,决定了医院和患者之间存在天然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很难对药企和医院之间的交易行为施加有效的监控。
患者无法有效监控,药企和医院因利益最大化而合作共谋,这种条件下,药品在价格决定机制上就不可避免地扭曲,并最终损害患者权益。一种药品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定价相差数倍的现象,是这种定价机制扭曲的突出表现。因此,如何设计药品定价机制,如何纠正因约束机制缺乏而造成的扭曲的交易关系,并建立一种长效的外部补偿和制约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因此,药品定价机制的建设必须以利益分割为基础,以技术性监管为动力。必须加强医疗服务过程的标准化努力,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措施强化对医疗服务人员的行为约束;其次是增强患者的选择性;最后,社会要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特殊作用,通过提供信息和救助以增强患者个体的认知能力。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