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医药报》等单位在京共同举办了“药品防伪与流通安全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2006年,齐二药、欣弗等重大药品安全事件被国内各大媒体广泛报道,“药品安全”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政府相关部门整改的重点对象。
今年“两会”期间,“药品安全”更是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议题。现在,业界形成的基本共识是,企业是药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对全社会加强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对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整个产业链进行全过程科学监控;对监控手段进行创新。
据介绍,近年来药品造假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已发展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估计,在世界范围内假药的比例估计为5%~10%,每年的销售额大约有400亿美元,并且该数字还在迅速增长中。预计假药销售将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而全球制药行业预估的正规药品每年增长率仅为7.5%。
而在中国市场,由于医药消费渠道的增加,药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假药问题也严重困扰医药市场,不仅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给制药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可以说,药品防伪正成为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各国政府不遗余力加以打击,而肩负社会责任的制药企业也携手相关行业,不断寻找药品防伪的新方法、新技术。
在会上,阿斯利康公司宣布,到目前为止,公司已斥资800万元人民币对旗下的四种产品采用全新的防伪包装,即防揭换防伪封口签和防伪编码技术。该数码防伪技术是由阿斯利康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用于药品。中国的市场将与世界同步享有最新的防伪技术。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