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志军
中医药学,这在一部分人眼中的“贞节烈妇”,另一部分人心里的“荡妇淫娃”。终于被美国人给了个“说法”。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8月3日人民日报)
看到这条消息,第一反应是大快人心,进而似乎就应当奔走相告。但一想到号称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医药学,居然要靠仅有两百多年建国史的美国人给“名分”,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禁感到一种无名的悲哀。
莫非谁的力量大,谁的实力强,谁才能掌握话语权?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当是否是科学竟然要靠是否拥有话语权来论证的时候,科学几乎又要堕入强权纷争的魔道。在中药学的历史上,无论是“科玄论战”也好、“真伪之辩”也罢。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一个共同的误区,即科学是否应该存在边界。
在距离现在最近的中医药的真伪争论中,持否定观点的一方,一个最致命的软肋就在于他们是拿西医的评判体系来衡量中医药是否是科学。而这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削足适履的做法,充斥着非此即彼的绝对的二分法。如同要求飞鸟潜泳一样,非得在一个价值体系中评价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思维观念。
而对于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而言,他们的反击往往由于秉持对手事先设定的游戏规则,而显得没有说服力。板砖横拍、口水乱飞之后,学术之争由于双方都不能拿出足够的数据来证明自己,而变成了语言肉搏的“角斗”。
一种真正的科学,在不断“自洁”的同时,也不应该绝对地“排他”。对于无法用自己或者现有的理论证明的事情,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打上“伪科学”的刺青,无异于科学霸权主义。“抓住陈晓旭一说,大家都登了,我的观点就出来了,缩写不痛不痒的话,谁理你!”,用这样的心态“证伪”,能说是理智和可行的吗?
科学真伪与否的分野究竟在哪里?抑或说需不需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是中医药真伪之争带给我们更庞大的命题。现实社会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在所谓的权势的思维定式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同为“一人之下”者的最好选择。否则,就是对抗历史的发展,就是逆势而动。
在这场看似万马齐喑的论战中,一个颇费思量的疑点还在于,抡起“杀威棒”的“打假卫士”均不是此道中人。他们的武器除了怀疑就是怀疑。即便和美国人的务实比起来,这种对中医药的轻慢也显得矫情和不厚道。
中医药究竟是不是“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不仅需要“他证”,更需要“自证”。可惜,式微的中医药学缺乏的就是“自证”的机会,而这就是目前中医药学的悲哀,从长远来看,这也不是一份“美国鉴定”就能解决的,毕竟,求人不如求己,路还是要自己走。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