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上周末老百姓大药房在黄兴路抚顺路开出了第三家门店,至此本市已有经济药房60余家。记者从市医药商业行业协会获悉,目前本市经济药房1/3处于亏损,1/3保本经营,仅1/3盈利。对此,沪上的经济药房“巨头”纷纷开始转型,放弃了单一的价格战,而是改比拼服务。
上周末,老百姓大药房在抚顺路开业的当天,火热的特价药品和开业赠礼的争抢,使得整个场面比火热的天气更火爆。“不过,这种火爆的场面最多持续几天,时间一过,人气就没有这么旺了。”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熊伟坦言。
熊伟的说法正是目前许多经济大药房的生存现状的描述:自从2004年6月第一家经济药房落户至今,现在上海的经济药房有60余家,“一元感冒药”等事件发生后,价格战的比拼,曾一度让上海药品零售市场风生水起。但时过境迁,经济药房在上海的发展陷入沉静。据上海市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经济药房与传统药房的销售率为2:8,经济药房入沪并未取胜。
业内人士透露,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经济药房多是“外来的和尚”,与传统药房相比,不擅长把握本土人群消费习性;二是外来经济药房入沪后在医药零售市场主打价格牌,过分强调价格而忽略或淹没了专业药学服务的企业形象,这很难赢得讲究服务品质的上海市民。
对此,目前已有数家药房正在寻求医药零售市场发展的突破口。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