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汇报报道,崇明岛上的推虾港村有了一间漂亮的村卫生室:水泥地上铺上了淡黄色的地砖,诊室里装上了空调。遇见高温天气,村民们喜欢到这里坐一坐,他们对当了50年的乡村医生沈元美说:“伲现在条件好了,看病可以孵空调,吊盐水可以躺在床上。”沈医生笑着答道:“这是市里给的钱啊。”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实行乡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近年来崇明县政府重点推进的一项实事工程。崇明县卫生局局长彭桂芳说:“我们的基础条件较差,任务很重,但是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已从过去的每年2000万元增加到4000多万元,与市区缩小差距始终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由于受到区域经济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崇明县社区卫生的发展相对较慢。与其他郊区相比,镇、村两级卫生管理的体系和架构尚未理顺,医疗收支两条线的改革也在酝酿之中,但是与村民、镇民联系最为密切的基层社区医疗服务却极力与市区接轨。
2006年起,崇明县在完成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后,又展开了新一轮村卫生室建设。去年完成30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今年的目标则定为40个。全部经费由市、县、乡镇三级配套投入。
据县卫生局调查,半数以上的村卫生室比较破旧。“真的是破旧。”沈元美记得,过去的村卫生室内只有1台电扇,既要给病人降温,又要给药库的药降温,病人们只得和药“挤”在一起。现在2间房变成4间,病人不仅跟药分开了,而且输液、就诊也有个独立的空间。候诊有了椅子,输液有了床位,“内急”的时候也不需再到卫生室边上的村民家借厕所。
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崇明县社区卫生中心的“样板”,服务范围包括了23个居委会,14个中心村卫生室,推虾港村就是其中之一。“有了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医疗服务也要‘标准化’。”城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严德新说。服务的“标准化”指的就是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医生们正在习惯走出服务站点,到村里、到居委为大家服务。”汤强华是医生们下社区的负责人。2006年6月起,城桥镇已经形成了4个全科医生团队,每个团队4名医生,队长均为社区卫生中心各科主任。团队每周一、二在社区服务,提供血压测量、视力普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我们现在的服务暂时还集中在居委会,争取今年年内能够覆盖到农村。”汤强华说。作为城桥镇年龄最大的乡村医生,69岁的沈元美也在更新知识,接受培训,“我现在正接受远程教育,参加各类专业考试,成绩很不错的。”
根据上海郊区农村总体规划布局要求,今年本市300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已被列入市政府的实事项目。而同步推进的以“全科服务团队”形式开展的“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新模式,也将使本市社区卫生服务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