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网报道,湖北省卫生厅、纠医办最近检查发现,全省应有426家医疗机构参加药品网上集中采购,但实际情况大打折扣,仅有273家参加,1/3以上的医疗机构逃避网上操作和交易。(7月2日新华网)
公立医院参加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由于药品购销环节减少,药品采购的透明度增加,“暗箱”操作现象消失,药品采购价格自然降低。从广东省今年3月进行的药品网上采购情况来看,药品价格总体下降约20%。
药品采购价格下降,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可医院却对此不太欢迎。因为在“以药养医”体制下,药品采购价格低,就意味着医院从中获得的利润将降低。按照现行政策,医院销售药品可在进价基础上加价15%,举个例子,同样的药品,如果进价为10元,加价后最高只能卖11.5元,利润为1.5元;如果进价为20元,则销售可达到23元,利润为3元。这样医院当然愿意购进价格高的药品。医疗机构不愿意参加网上采购,愿意使用非中标药品,还在于可以通过不透明的药品信息,不按药品实际进价加成,“低进药高开票”,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尽管网上药品采购与医院的意愿不太一致,但如果制度健全,作为公立医疗机构要逃避网上采购,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现在这么多的医疗机构不买网上采购的账,对抗网上采购的权威性,说明规范医疗机构采购行为的措施还不够刚性,甚至有的医疗机构有恃无恐。
造成医疗机构挑战网上采购权威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违规处罚的力度过小。目前我们的公立医疗机构都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让卫生行政部门处罚医疗机构很难下得去手,不仅如此,在其它部门欲“拿医院开刀”时,卫生行政部门还要出面讲情,建议对医疗机构“手下留情”。有卫生行政部门“罩”着,医疗机构对各种处罚并不害怕。二是政府欠医疗机构的账,致使医疗机构“底气十足”。公立医院承担着一定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这就需要政府给医疗机构投入,但在不少地方,政府借财力紧张为由,不为公共卫生服务买单,经费投入不到位,甚至有的让医疗机构自行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既然政府在医疗机构面前“理亏”,对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加以袒护,即使到了非处罚不可的地步,也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做做样子而已。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