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商报报道,6月24日傍晚,孙翱(化名)把写着“内部装修,暂停营业”的牌子挂到了位于长江路附近的药房大门上。其实,他自己心里清楚:装修并非实情,只是为惨淡经营后的关门大吉找个借口罢了。
当初涉足药品零售市场,孙翱走的就是平价路线。可是,经历了短短3年“红火”期后,平价药房的衰退之势愈加明显。来自业内的调查结果表明:八成平价药房都陷入了亏损的窘境。于是,他决定及时收手。
是一浪高过一浪的降价风潮作祟?“不,同行之间的恶意竞争,才是罪魁祸首!”孙翱断然否定了记者的设想。
平价药房 PK传统药房
零利润导致两败俱伤
“当初,面对药价虚高的社会呼声,平价药房的定位,的确抢占了传统药房的部分市场。”孙翱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告诉记者,几年来,平价药房与传统药房的肉搏战从未停歇。
为了抢夺传统药店的占据多年的已有市场,平价药房一再抛出降价政策,降价幅度从20%直至50%,有些药品甚至达到了75%。“我们的利润增长率本来就处于低水平,这样以来,基本上趋于自身所能承受的让利最底线。”孙翱说。而在平价药房持续降价的“威逼”下,传统药房也被迫降价,有些药房不惜用“零利润”的招牌来吸引消费者,一些城市的医院药品也开始降价,无形中又削弱了平价药房的价格竞争优势。“多年的价格战,使得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群体已经饱和,而价格的吸引力也在降低,加上部分小药房利用非正规渠道入市的药品,仍可获取较高的利润,平价药房的优势逐渐减弱,直至威胁生存。”孙翱坦言。
委身社区利润降低
自有品牌挺身救市
迫于利润降低带来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多的平价药房选择委身社区。但是,很多药房经营者都表示,销售额至少缩水1/3。“店面年租金11万,员工4人。每天的销售额必须达到6500元左右,才能满足日常开销。而在对于眼前市场条件下的平价药店来说,这几乎等于天文数字!”孙翱给记者算了笔账。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窘境并非中小型药房的独享“待遇”。像美罗大药房这样的本地药品零售业巨头,同样要面对利润空间缩减的残酷现实。“幸好药房所使用的房产,都是自有产权,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美罗大药房相关负责人表示。据她透露,为了弥补日渐缩水的利润收益,打造自有品牌,成了大型连锁药店的“救命稻草”。
于是,在保持“新美罗”风光销售业绩的基础上,连沉睡了30年的知名品牌“海洋胃药”,也高调复出。“主打补肾功效的纯中药‘美罗丹’刚刚上市,市场反响也好得超出我们的想象。实践证明,自有品牌的发展,不仅可以保证货源的可靠性,而且自产自销的‘一条龙’模式,节约了流通过程中的附加费用,有利于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该负责人说。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