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九日电 (记者 曾利明) 汉代的医书、唐朝的药方、宋初的针灸铜人、清末的琉璃冰箱……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今天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幕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展——中国传统医药保护展上亮相。
今天是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 构建和谐社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本次展览,以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为主要内容,包括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和保护成果。
为继承和发展传统医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00五年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制定了保护计划,使传统医药遗产保护取得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为此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称,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一些传统技艺濒临灭绝;因此应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尽快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保护机制。
国家文化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代表一百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