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2007年淡季中药材涨价原因剖析
2007年淡季中药材涨价原因剖析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6月0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现在已是五月底,天气炎热,中药材因夏季易生虫和霉变,需封仓养护,中药厂也已基本完成了全年原料的购进计划。按照历史惯例,中药材购销进入淡季,购销量显著减少,药价也平稳下来。但今年药材市场却与去年同期一样,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首先是80%~90%的药材品种不同幅度地涨价,如益智仁、白胡椒、草果、当归、党参、薏米、家种柴胡、天花粉、大黄、茯苓等。其中以西北地区的药材品种如当归、党参、大黄、柴胡等涨价幅度最大,如当归草把由1月份的28~30元(千克价,下同)涨到5月15日的65~75元,涨价幅度132%~150%,党参(白条)由1月份的11.5~12.5元涨到5月15日的16.5~19元,涨幅43%~52%,大黄由1月份的5.8~7.5元,涨到5月15日的10~13元,涨幅73%~75%;白胡椒由2007年1月份的22.5~23.5元涨到5月15日的37~39元,涨幅65%。笔者认为今年淡季药材涨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总体物价上涨带动药价上涨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高速运行,经济增长的高速过热使货币流通的速度大幅增加。物价的上涨,尤其是农产品、肉蛋奶的涨价,直接带动了中药材的涨价,农民种粮、种棉或种药材最终要作经济效益的比较,而且农民种药材还要承担一定的销售风险,所以药价太低农民就会减种或弃种药材。   工时费上涨推动药价上涨中药材从种到收,尤其是加工费工费时,而且技术复杂,几乎全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工资上涨影响下,种药材和加工药材的工费不上调是没人干的。如去年新疆采摘红花,最初一个妇女劳动每天35~40元,现在涨到50元;山萸肉从树上采摘,运下山来,再去皮加工,晾晒干燥,工序更加复杂,工时费更高。工时费增加导致药材成本增高,成本增高又导致药价上涨。   囤货商家推波助澜囤货商家趁药材涨价之风推波助澜,把药材拉升高价位,这些商家清楚地知道淡季过后又是产新,拉高价格后他们再抛货甩包袱,谋取高利润。   今年淡季药材涨价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药材涨价不是需求拉动的(个别品种除外),今年药材需求本来就不旺,进入淡季,药材需求少之又少,淡季过后又面临产新。淡季药材涨价,只是再次向合理价位靠拢的现象,并不意味着供求矛盾发生了变化。   今年淡季药材涨价的另一个特点是许多品种涨价时间短暂,涨了几天或十几天便停下来,如茯苓、白胡椒、益智仁、当归等,涨价品种没有保持持续稳步上升,这说明它的价格一旦涨到合理价位,再涨就超越了它的合理性界线,一旦超越了这个合理界线,再涨将是艰难的,甚至走向它的反向,那就是价格回落。   今年淡季药材涨价,引来众商关注,大家密切注视看涨价动向和结局,但由于这几年盲目跟风者损兵折将,被套牢者不少,商家已变得成熟和理智,所以淡季药材涨价,观望者多,真正跟进者较少。(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