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筱萸主政中国药监七年的教训:如果离开独立、专业、公开和制衡,从监管权到寻租权仅一步之遥。
3月的北京还是早春,数千里之外的海南岛气温已突破37摄氏度。大街上椰树成荫,仍挡不住蒸腾的热浪。然而,位于省城西南角的一家制药公司却尽显萧瑟。
这家名为海口康力元制药公司(下称康力元)的企业,本为海南省的“支柱药企”,曾在短短四年的历史中创下了注册274种“新药”的纪录。可是,随着当年与药监官员的大规模钱权交易全面曝光,企业亦遭受重创。目前,这家曾迅速窜升的“药企明星”已全面停产,掌门人汤旭东、汤小东兄弟亦身陷囹圄。
3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一个四人专案组飞抵海南岛。此行目的之一,是清查康力元案。而据《财经》记者了解,此番查案的最终矛头所指,乃是前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
有关权威部门3月初发出的一份内部通报明确指出:“经查,郑筱萸在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期间,伙同其妻、子涉嫌收受贿赂445万元人民币、100万元港币和3万美元。郑筱萸应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法人汤某等多个企业主的请托,在核发药品批准名号、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办理药品进口许可方面,谋取个人利益。”此通报中所指“汤某”,即指汤氏兄弟。
通报发出之时,同在3月初,郑筱萸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郑案被移交最高检,进入司法程序。
郑筱萸自1998年首任国家药监局局长,至2005年6月退休,中国医药监管体系的创建者、执行者、操纵者长达七年集于一身,曾经权倾医药两界。而自2005年郑氏退位后,中国药监系统的反腐风暴愈刮愈猛,终于进入权力之巅国家药监局。
2005年7月8日,郑被免职仅半月余,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及妻子付玉清因涉嫌受贿被刑拘;2005年11月,中国药学会咨询服务部主任刘玉辉与中国药学会副秘书长刘永久先后被捕;2006年1月12日,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药品注册司化学药品处处长卢爱英、国家药典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国荣被立案调查;2006年12月22日,已退休一年多的郑筱萸及其妻儿正式被立案调查。
回溯狂飙初起,是在2001年,原浙江省药监局局长周航涉嫌受贿被捕,成为中国首位落马省级药监局长。周航在次年因受贿折合约400万元人民币被判死缓。此后,原广州市药监局局长杨卫东、吉林省药监局副局长于庆香、原福建省厦门市药监局市场监督处处长陈健平、陕西省药监局注册处处长、规划财务处处长米养素等,一连串地方药监官员相继因涉嫌经济罪案落马。
2006年以来,自国家药监局反腐震荡,地方药监局更多问题曝光,目前已有辽宁药监局长张树森、浙江药监局局长郑尚金两位地方正局级大员先后案发。
与这些药监官员落马相伴随,一系列关乎公众生命安全的重大医药事故相继爆发,从东北“齐二药”假药到安徽夺命“欣弗”,从消费者叫苦不迭的“奥美定”到涉嫌携带丙肝病毒的“佰易”,医药监管失效的现状已不容回避。而近年来,公众对于“看病难”、“看病贵”反思逐渐深入,“药价之谜”诘问声声,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和药监系统弊端丛生的关联已经昭然。
正是在这样的宏大背景下,昔日“药监强人”郑筱萸的经济罪案,已经不是有关个人沉浮的孤立事件。需要观察的是令人痛心也令人深思的一组密切关联的样本,而联接这些样本的,正是命途多舛的转型期中国药监体制。
康力元“相交十年庆”
2006年6月,早年发迹于浙江的海南康力元集团在海口举行一个慈善活动,已卸任一年的郑筱萸与时任浙江省药监局长郑尚金专程飞往海南参加。其间,汤氏兄弟专门举行了小型私人酒宴,庆贺他们与郑筱萸“相识十周年”。
或许,今日的郑筱萸在回顾往事时,会在他的“知天命”之年驻足流连。
1994年4月,50岁的郑筱萸从杭州来到北京,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升职副部。自此,他的宦海沉浮与中国医药监管体制的变迁联系在一起。
郑筱萸1944年12月生,福建福州人,1963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生物系动物及人体生理专业,大学三年级时遭遇“文革”。1968年12月大学毕业,郑与同班同学刘耐雪完婚,随后一起分配至浙江省杭州市第一制药厂。
杭一药是当时浙江最大的国营医药企业,几经变迁后更名为杭州民生制药厂。郑筱萸从技术员起步,直至后来升任厂长,又以国有大企业负责人的身份继续升迁,一度出任省总工会主席。其妻刘耐雪则为该厂技术科长,后随夫入京担任该厂驻京代表。
不过,郑筱萸就职的国家医药管理局在当时并非监管部门,只是计划经济意义上的行业主管部门,除掌管行业规范、外贸等事宜,旗下还有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疗器材工业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中国医药公司及中国药材公司等多家中央直属大型国有药企。在地方省市,当地医药管理局也属于地方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
1994年,是中国医药监管体制开始转型的一年。
根据1984年颁布的《药品管理法》,中国药品监管的行政职能属于卫生部,药品生产必须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制剂许可证》。
随着中国医药行业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各种国有、民营和外资民营企业竞争激烈。中国的各种所有制医药企业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650家左右发展至3200多家,产值则增长了10倍,达到近千亿元。产业在成长,产品更加多样化,早期较为简单的监管体制已难尽监管之责。其时,行业混乱情形使人心忧。
于是,在1994年,国务院正式决定,授权国家医药管理局对企业分类颁发《药品生产企业合格证》或《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制药企业由此进入“两证”时代。业内习惯将这两个有权发证的监管部门,简称为“药管”和“药政”。
双头监管自然引至冲突连连。不过,这种早期的、粗糙的监管结构也给了郑筱萸前所未有的机会,得以亲身体验审批权在手而万人相求的快感。
2006年6月,早年发迹于浙江的海南康力元集团在海口举行一个慈善活动。已卸任一年的郑筱萸与时任浙江省药监局长郑尚金专程飞往海南参加。其间,汤氏兄弟专门举行了小型私人酒宴,庆贺他们与郑筱萸“相识十周年”。很显然,十年前初交浙江出身的京官郑筱萸,对汤氏兄弟日后在医药业腾飞关系重大。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