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业第一要义是制定标准。5月12~14日,近300家海内外参展商聚集北京,参加在那里召开的北京国际保健品博览会。记者了解到,本次参展的海外厂商普遍认为,随着中国国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保健品的消费将会有较大的增长。面对当前国内保健产业的现状,中国社会和相关部门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保健产业。
澳大利亚医疗与保健协会会员、瑞和药业董事长Antares介绍,澳洲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国民消费水平较高,在这些国家,保健品是一种模糊概念。实际上,厂商将天然有机食品、膳食补充剂以及形形色色的功能食品都列入了保健品范畴。由于这些国家的国民普遍较富裕,故民众舍得掏腰包购买各种保健品。
他认为,国内保健行业起起落落,问题出在个别保健品夸大其词而引起的相关事件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因此,中国市场出现了谈保健品色变的情况。他认为,社会和相关部门应以开放心态看待这一行业,并通过立法促进保健品健康发展。绝不能因个别企业的问题而使整个行业谈虎色变。国内保健业的第一要义是要制定各种标准。
作为海外企业的合资机构前来参展的北京瑞和昌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维认为,社会上对保健品行业的偏见肯定也会影响到像他们这样的企业的品牌经营。他们参展的牛油果润肤油等产品面临国内水质、原料保障等环境因素和国内员工素质的考验,同样也面临着在这种偏见影响下的营销考验。如果排除上述因素,该企业的专利产品金丝桃流感茶、降胆固醇茶等产品将会大规模上市。
据资料显示,美国、韩国等市场上的健康食品多达数千种,非常畅销的保健品不下几十种。这些国家也曾经历过保健品的信任危机,但政府及社会始终以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后,已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据了解,我国卫生部迄今已批准生产3000多种保健品,但真正畅销全国市场的产品只有一二十种。许多行业标准仍在制订之中,专门针对保健品的法律法规还无从谈起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