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次反复,对药企影响颇大的首仿药定价政策再次浮出了水面。
昨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透露,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首仿药定价政策。就是先制定出首仿制药的价格,随后仿制的药品价格定价为首仿药价格的80%,并依次递减。如果该政策出台,势必会对制药界产生巨大影响。
新定价方法可抑制仿制过剩
所谓“首仿药”,是指“首先研究申报国外已上市而在国内未上市的药品”。于明德介绍,由于首次仿制药物相对后来的仿制药,企业在研发、临床以及生产等方面要投入更高的费用,所以业界一直呼吁其应与其他后来仿制药有所区别。
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所有仿制药定价相同,这就造成了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就会不惜采用恶性竞争手段,这样就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也让药品质量状况令人担忧。”
“通过首仿药高定价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我国仿制药品泛滥的现象,”昨日,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告诉记者,因为递减的仿制药定价政策,将不仅可以保证首仿药品生产企业的利益,同时,让越往后仿制的企业利润越少,最终使企业因为无利可图而放弃仿制药品。
首仿药定价为何敏感
其实, “首仿药”高定价的设想由来已久,之所以迟迟没有出台,甚至险遭“流产”命运,是由于其从一定程度上将会抬高部分首仿药品价格,这让其在一片降药价的呼声中显得格外敏感。
在2005年,国务院法制办科教文卫司副司长宋瑞霖就正式提出“首仿药”的概念。但随着后来受到药价虚高的影响,首仿药高定价的提议被搁置了。“在多次降低药品价格的效果并不理想后,发改委欲把工作中心向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药品定价政策转移。”于明德介绍,而其中再次提出首仿药的定价无疑是药企关注的焦点。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