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暨地球生物多样性日,动物保护在全球已成为一种潮流。公众对熊胆、麝香、虎骨、羚羊角、犀角等动物药资源的价值与作用的异议也在不断升温:这些中药的药用价值是否被神化?人工合成有效成分能够达到与之相同的功效?
动物入药遭遇动物保护
“中药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种,动物作为中药材的一种,虽然没有植物应用的范围那么广,但同样历史悠久。”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任志雄告诉记者。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动物就已入药了。
《本草纲目》中收载的动物药达到461种,而目前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动物药约50种。
穿山甲、犀牛角、藏羚羊角、虎骨等都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但日益紧缺的野生动物资源,迫使国家对涉及濒危、珍稀动物的中药材管理收紧。据了解,我国1987年公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涉及14种濒危、珍稀动物药材。其中,虎骨、豹骨、犀牛角等4种涉及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明令禁止使用;鹿茸(马鹿)、麝香、熊胆、穿山甲、蛤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10种涉及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要求限制使用;羚羊、蛇类等涉中药功效动物严格管理,加强保护。
尝试取代动物入药
有需求,却少供应或无供应,药学界将希望寄托于人工合成有效成分替代。
“比较常见的有人工麝香、人工合成熊胆有效成分、人工牛黄等。”任志雄介绍,人工麝香是通过分析、测定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合成相同成分和含量的物质,其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基本相同。人工合成熊胆则重在合成脱氧熊胆酸,可从猪、牛的胆汁中提取,甚至无需从动物身上提取。
“羚羊角的功效主要是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而与羚羊角有类似功效的中草药则有钩藤、丹皮、天麻等,中医师遣方用药、精于配伍等方法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任志雄介绍。
人工合成、中草药配伍能否取得与天然动物药相同的效果?不同领域的人士观点差异很大。从事相关人工合成替代品研究和生产的研究人员、企业宣称,人工合成产品不但可以替代野生动物药,而且效果更好。而中医药界则认为,天然动物药成分复杂,单纯提取物、合成物只能起到部分作用。
对于中草药配伍能否取代动物药,任志雄说,良好的配伍能弥补缺少单味药物的不足。
规模养殖有助突破困局
当治病用药遭遇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时,如何解决这个困扰?“为解决资源问题,发展动物医药产业,开展人工养殖、繁育和替代品研究是有效途径。”任志雄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野外资源也得以保护和恢复,像梅花鹿、黑熊的养殖,有的已经完全解决了商品问题,也取得了成功的案例。”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