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调查称医学毕业生仅1/6从事本行业
调查称医学毕业生仅1/6从事本行业
来源:-    浏览:9525   更新时间:2013年11月0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生意社11月4日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但是只有约10万人可以穿上“白大褂”。有报道称,目前医学毕业生的转行率居高不下,学以致用的难度较大。
 
  记者采访发现,在我国最顶级的医学学府中,大部分学生还是坚持着他们的医学梦。王智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三学生,虽然快到毕业季了,但是他并不急着找工作。
 
  王智:一般我们是先上博士,博士读完以后再找工作。我有些同学是硕士毕业的,找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想找个好的医院比较困难,一般都要博士。
 
  他的同班同学尹珍珍在做找工作和考博的两手准备。
 
  尹珍珍:考博肯定考,但是找工作简历也会投。如果有比较合适的工作,我更倾向于工作。因为我本人是南方人,我可能想回南方。找医院的话省级的三甲。
 
  但是,确实有不少医学专业的学生也明确地表示要放弃本专业。一位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学毕业生正在准备考公务员,他告诉记者:
 
  中药学毕业生:关键是现在医院也不好进,一是要求学历高,第二还需要找关系。而且现在进医院之后也没有太大的前途,呆几年可能一直是普通的医生,发展空间不是很大。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针灸专业的一位毕业生尽管还没有工作意向,但是也明确表示不会当医生:
 
  毕业生:现在暂时没有打算从事本专业,第一是因为这个工作挺忙的,挺累的。第二,现在医生的地位不断的下降,医患关系也是特别的紧张。
 
  医学生不做医生、医生大量流失,高昂的培养成本被白白浪费。而那些即使留在医疗行业的医学毕业生,对职业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也持续走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三学生王智对记者说,近期接连发生的医患恶性事件虽然不会改变他的从医志向,但是会让自己日后在面对患者时产生戒备心理
 
  王智:作学生的时候,我想是的尽力地去帮助患者。但是当有了这种(恶性)事件发生,一件一件在别人身上发生,你付出那么多,可能就觉得会不值得干这个事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医改政策研究专家李玲也指出,如果不改变风险高、待遇低、职业尊严缺失这几大问题,医生的流失情况将会更加严重。
 
  李玲:从医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现在我们把这个职业变成了一个很羞辱的职业,得不到体面的工资,得被迫的拿回扣、拿红包。得不到患者的信任,他得不到他人生的价值。他的风险又很高。我们现在对这个职业没有合理的培养使用规划。
 
  在前不久由西安医学院教师王志玲、弥曼撰写的《医学本科生基层就业意愿的调查与思考》显示,在大量医学生选择深造、转行的同时,中国基层缺医生的现状却没有大的改观。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不愿去基层就业的占到了近6成,城镇学生中,近8成不愿去基层就业。
 
  “基层经济发展缓慢,工作条件差”、“保障不够,再就业难”都成为毕业生不愿去基层锻炼的主要原因。广东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就指出,基层医院人才缺失问题非常严重。改变这种现状,不能光靠鼓励,更要靠吸引力。
 
  廖新波:待遇、保障等是一种吸引,人们才会下到基层去。因为在基层确确实实并不是没用武之地,而是没有用武的机制。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