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药企在医药销售环节商业贿赂的氛围相当浓。根据GSK方面的披露,此次被查出的推广和回扣成本占总药价的20%至30%。而根据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后披露,各个环节的“明扣暗扣”,营销回扣可能占到总药价的50%左右,最高可达70% 一款成本仅约5美元的药物在中国以十倍价格卖给患者,其中部分利润被拿来贿赂医生、医院管理者、基金会等。葛兰素史克(下称“GSK”)商业贿赂事件将外资药企定价规则暴露在公众面前。 “从近期的一系列动作看,国家各个部门的联动性较强,并且有计划和针对性。目前来看,这次的重点就是在商业贿赂和把控药价上。”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医药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早在2006年,医药界就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商业贿赂行动。相较而言,这次的针对性更强,力度也更大。 GSK中国区高层换血 GSK一案还在发酵,其英国总部对中国区管理层的清理行动有了实质进展。7月29日,公司中国区相关公关人士向记者确认,9月1日起,现任欧洲区高级副总裁的HerveGisserot将担任GSK中国处方药及疫苗部高级副总裁和总经理,而现任中国区总经理马克锐将集中精力配合中方调查。 相关媒体获得的GSK新兴市场和亚太总裁AbbasHussain发给公司员工题为《葛兰素史克中国处方药及疫苗部管理团队调整的通知》的人事变更邮件显示,HerveGisserot将在适当的时候与马克锐进行交接,他将于近期入驻GSK在上海的中国总部,对中国团队提供支持。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区还处在管理层、团队塑造和调整阶段,因此公司业务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此外,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GSK内部还存在一套“约定俗成”的报销模式,即销售人员可根据业绩,以餐饮费、讲课费等形式报销销售额的10%左右,用来行贿医生。公司医药代表可根据医生档案,以区域性且有针对地拿下医生,根据医生开具药品的数量,向医生行贿。 在研发方面,外媒援引GSK的一份内审报告揭露,GSK上海的药物研发中心或存在严重问题。“报告涉及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和运动神经疾病药物的研发,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在药品已经开始人体试验之后,才了解有关的动物实验报告。”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