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有上百种之多,仅纯西药制剂就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五大类。此外还有纯中药制剂如牛黄降压丸等,中西药复合制剂如珍菊降压片等。面对林林总总的降压药,在选用时未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舌诊理论,根据患者舌质、舌苔表现,把高血压分为痰湿型、瘀血型、阴虚型、气血虚弱型。并以此选择降压药,实行个体化治疗,选择药物时少走弯路,疗效确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痰湿型 此型患者的舌质表现为淡红或淡白,舌苔表现为白腻、白滑或灰黑而润,中医辨证为湿邪,此型选择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效果较好。 瘀血型 此型患者表现为全舌青紫色或局部有青紫色斑块、瘀点,中医辨证为气血不畅、瘀血凝滞。此型首选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钙通道阻滞剂,也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果舌苔白腻或滑,可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如果舌苔黄或白而燥,则忌用利尿剂。 阴虚型 此型患者舌质呈现为鲜红,舌苔白干,薄黄而干或厚黄而干,中医认为出现此类舌质、舌苔是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所致。直白地讲就是“水”少了,所以这类病人使用利尿类降压药几乎无效,并易出现不适反应。这类病人可使用以普洛奈尔为代表的β受体阻滞剂,也可选用牛黄降压丸等具有清热滋阴作用的中成药。 气血虚弱型 这类病人舌质淡白或有齿痕,舌苔白或无苔,或舌苔中间剥脱。中医认为是气血亏虚或阳气衰微所致,目前使用的西药降压药都不适合此类病人。中医认为,这类病人属真虚假实证——血压很高,实际身体很虚弱,如果一味选用降、消的药物,就犯了“虚虚”之戒。反之,依据中医理论,大量使用红参、黄芪、当归、白芍等补益气血的药,不仅血压能轻松降下来,而且无不适感。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